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西汉支教指南 > 分卷阅读106

分卷阅读106

个选择的话,那她又该怎么做呢?刘元一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突然间,她反应过来为何对方先与自己提及婚事,然后才问她的立场了,这绝不是偶然。

如若真如她所想,那他现在真正要问的,就不是她在自己母后和弟弟之间选择谁,而是在问,她在亲人和他之间选择谁,这样的话,岂不是他已经在考虑他们未来成亲的可能性了?

小姑娘想到这儿,选择性的忽略了什么选择,专注于他也许能够接受自己,而变得高兴起来。

天地良心,林清源真没这个意思,纯粹是她想多了,他无非是想借此事让对方知难而退,并试探一下她到底可不可以全然被他信任。

毕竟,他是已经决定要好好培养小刘盈,让其成为一位明君,那么以吕后为首的外戚势力,届时定会成为被剪除的对象。

倘若刘元不能在两方剑拔弩张,针锋相对之前站队他们这一方,那么林清源是铁定不能相信她的。

别说那虚无缥缈的爱情了,就是骨肉相连的亲情,只要一旦沾上权力二字,恐也会染上洗不净的血腥。

有鉴于此,林清源才会这般试探的,他并不认为自己在刘元心中能重过她的亲人,更不用提权力了。

也许对方现在还年幼,意识不到这背后的贪婪和欲望,但他不得不未雨绸缪,因为除了小刘盈和自己的知识之外,他什么都没有。

在这个时空里,他真的什么都没有,一切都依托于别人存在,这让他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他需要确定身边有可信之人,他真的需要有人来支持他。

不管他再怎么表现的博学而坚强,他也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已,也是家里亲人的宝贝。

可现在,他却不得不什么都替自己打算着,走一步前,要小心翼翼的试探十步,早早就开始布局。

因为他知道,如今没人会像家人那样包容他,替他兜底,就算行差踏错,也有人无条件的爱他护他了。

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让林清源感觉非常窒息,甚至偶尔午夜还会惊醒,不为其他,只为太过孤独,他没有归属感。

思及此处,他不禁有些落寞,神情也忧伤起来。

刘元见状,虽不知内情,但也明白这会儿不是开口询问的好时机,最后也只得把自己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吕雉杀了韩信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向刘邦邀功。

本来她只是想书信一封通知对方的,可在几天后,于御花园里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她的想法,决定亲自去一趟刘邦现在暂时驻扎的洛阳。

犹记得那日风和日丽,林清源难得放小刘盈一天假,让他松快松快,可这孩子这些天一直没有想通韩信之死的缘由,不免就有些纠结。

当时林清源显然已经表明了态度,给出了答案,所以他不能再去问,但以他如今的年纪也透析不了言语事件背后的种种纠葛,两相叠加之下,他便找来了叔孙通,决定问问这个新先生的看法。

因着韩信之死涉及到了朝堂争斗,又是皇后吕雉亲自下令处置,而又有丞相萧何从中策应,说不定其中还有当今陛下的授意,叔孙通自然不便多言,也不敢多言。

但太子难得问他一个问题,还是治国理政方面的,他又不好不答,否则岂不是显不出自己的学识,也无法让其折服,甚至看轻了他们儒家吗?

叔孙通自然不肯在太子心里落得这般评价,哪怕仅仅是有可能,他也不允许。

原因很简单,见微知著,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回答不了,那还谈什么将来让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呢?

可这个问题也确实不好回答,不过没关系,叔孙通自有办法,既然不能直接就韩信之死进行回应,那么就只好转换一下,借古喻今了。

“殿下可知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的故事吗?”所以叔孙通定了定神后,跟小刘盈开口了。

“并不曾听闻,还请先生赐教,”小刘盈摇了摇头,并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

“这是《左传》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据说当时卫国有一个名为孙桓子的大臣,不仅身具卫国血脉,而且深受先王重托,前后曾辅佐三位卫国国君,几位国君也十分敬重对方,可谓是位高权重。”

“有一次,孙桓子率军出战遭遇劫难,幸得一个名为仲叔于奚的新筑人相救,免于一死,孙桓子很感激对方,言说一定要报答,此事传回国内,卫国国君也许诺会给予土地给对方做赏赐。”

“但这个仲叔于奚却谢绝了封地,转而要求自己朝见国君时可以使用曲悬,繁缨之礼,而卫国国君竟然也答应了对方。”

“此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