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吕雉和审食其也有所耳闻,不是不想知道里面写些什么东西,只是如今为了争夺储位,他们必须集中全部力量,一时腾不出手来,而且也是有些以此拉拢张良的意思,所以才放任不管的。
而林清源的信件也就得以完好如初的传到了张良手中。
第57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提张良接了书信如何宽慰, 只说叔孙通从太子那儿听闻商山四皓即将来京的消息后,顿时就有了危机感。
他是儒家的顶梁柱,而商山四皓是道家的大贤者, 双方若是都要辅佐太子的话,那未来国家的文化思想谁主沉浮,那还真不好说。
毕竟,如今朝堂上下的主流是实行黄老之学, 无为而治。
商山四皓的到来, 无疑会加强道家的影响力,此消彼长之下,儒家若想出头,只怕就更难了。
有了危机感的叔孙通再一次找上了好友兼盟友的陆贾, 而后者却只用一句,‘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就让他豁然开朗了。
这一句话出自《论语》,乃是儒家的先贤孔子所言,意为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该管的事, 那反过来的意思不就是若是在其位, 就得谋其政了吗?
只想通这一点,叔孙通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既然早就做好了向皇后和太子投诚的准备,那他干脆就弄个大的, 这样等商山四皓来了,他的地位也不至于被动摇。
而陆贾也是这个意思, 何况陛下已经在朝堂上议过改立太子之事,也有周勃, 陈平,樊哙等一众老臣反对过,他们这个时候跳出来表态既不算太打眼,也不算落后。
陛下便是想拿他们开刀也是不能的。
两人还联络了御史大夫周昌,对方身居三公之位,又有监察之责,也该向陛下进谏才是,周昌也深以为然。
于是,在刘邦又一次召开朝会,再提改立太子之事时,三人就上奏了。
“陛,陛下,臣,臣,臣有话要说!”
周昌是御史大夫,又位列三公之一,自觉义不容辞,所以先行一步站了出来,奈何他天生口吃,只这一句开头就磕磕绊绊。
见又有人跳出来反对,刘邦本想发火,却被他这结结巴巴的样子逗得有些想笑。
“你有话要说?这满朝文武哪个不比你会说话啊?”既是调侃,也是点别人,刘邦出口反问了一句这个。
“臣,臣,臣虽口不能言,但,但,但知其不可。”
“陛下要,要废太子,臣,臣,臣不奉诏啊!”
周昌口吃严重,一句话说的艰难万分,因为着急,还手脚并用表达自己的意思,看起来有些滑稽。
还不等生气,朝堂中便笑声一片,刘邦也忍不住了,随之发笑,便是连周昌反对自己的言论都顾不得了。
“爱卿,你,你的意思朕明白,行了,退,退下吧。”
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让他带的,刘邦当即也有点儿口吃了,便是呵斥他的话都染上了些许笑意。
这也听的大家又是笑声一片,便是周昌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了声,朝堂上满是快活的气氛。
周昌也随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与此同时,陆贾站起身来,拱手行了一礼后,表示要上奏。
“陛下,臣也有话要说。”
“讲”,刘邦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
“陛下,眼下南越蠢蠢欲动,北方匈奴又虎视眈眈,外敌当前,实在不宜改立太子,动摇内部安稳。”
“臣恐此事一行,南北硝烟会随之而起,届时内忧外患一并袭来,恐国家危急,社稷难存啊。”
“臣请陛下为江山计,对太子之事再三考虑。”陆贾出使南越,知道具体情况,便从自己最顺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而听到这儿的时候,刘邦的脸色就有些严肃了,显然他也知道对方所言非虚。
“朕知道爱卿的意思了,先退下吧。”但刘邦就是不死心,还是想立最喜欢的儿子为太子,所以也只是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却并未当即表态,只挥了挥手。
陆贾点到为止,便也不在多言,只回去的时候给了叔孙通一个眼神,示意该他上了。
“陛下,臣亦有话要说。”
叔孙通知道该自己表演了,立刻整了整衣襟,起身站起走到厅堂中央,随即行了跪拜大礼。
“爱卿请讲”,刘邦抬了抬手,也示意他继续。
“敢问陛下,当今太子,有何过失?”叔孙通拱手行了一礼,郑重其事的开始了。
“这……”,刘邦卡壳了,他可以说小刘盈性格懦弱,担不起重任,可若说这个儿子有什么过错,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