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后来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参透的:"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
五、简灰深处的光
征和四年冬,司马迁病逝前将最后几支竹简投入火盆。简灰飘出狱窗时,长安城的孩童追着灰烬奔跑,发现灰迹在雪地上拼出星图模样。三百年后,班固修《汉书》至《司马迁传》,忽见灯影将"藏之名山"四字投在"李陵"二字之上,恍然惊觉太史公的深意——那些散佚的篇章,早化作九州大地的沟壑山河。
今人翻阅《史记》,若细观《货殖列传》中"天下熙熙"的"熙"字,仍能看见简牍纤维里藏着丝缕金线——那是司马迁用妻女发丝混入墨汁所书。真正的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记述,而是无数暗码编织的血脉网络。下次当你在博物馆看见残破简牍,不妨想象太史公如何用虫蛀作标点、以霉斑为注脚,在皇权铁幕下守护着文明的密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