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布店一问,上好的棉花要七十文一斤,陈棉也要西十文一斤,好棉布要七八百文一匹,最差的棉布也要三百文一匹。!咸-鱼?看+书` `最!鑫,漳\結^庚!歆¨哙_
王洵异发现了,自己还是太穷了,所有东西都只能买最差的,最后,他买了五斤陈棉花了二百文,十西尺棉布花了一百文,一共花掉了三百文,感觉这些东西比买成衣还贵了,于是也便问了出来。
那布店老板便笑了起来,“小公子看起来也是个聪明的,想一想也该知道里面的门道。”
“难道,成衣里面用的棉花掺了假?”
“倒是也不能这么说,只是用料上面不会那么好,大多用的旧棉絮,棉花是可以回收的,弹得蓬松了再用也是一样的保暖。”
“那布匹呢,总不会也用旧布吧?”
“那倒是不会,不过,这棉布价格在西五百文一匹,而麻木只需要百多文一匹,其中尚有一种混纺织物,价格就不好说了。”
“懂了,我身上这棉布肯定是混纺的了。”
“小公子果然聪明。”
古代棉贵麻贱,穷人买不起棉布衣裳,大多穿的是麻衣,后来有人便将两种丝线混合到一起织布,为的可不是衣物的舒适性,而纯纯是为了降低棉布的成本,然后拿来当做棉布卖。
王洵异倒是知道棉麻混纺的衣服穿着更加透气吸汗,实际上比纯棉的衣物更加适合穿戴,尤其是夏天,不过,他现在买的是冬天的棉衣布料,便也不考虑这些了,拿了东西便准备回家了。`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
“还需去一趟书局和秀坊”,王守文提醒道。
“哦!”
书局里王守文把上次抄完的书上交了上去,得来的押金,他也没有还给王洵异,兜里也终于有了两百多文,不再那么尴尬,又去绣坊交了柳氏的活计,这才带着王洵异往家里赶。
等两人都到了家后,柳氏接过了王洵异递过来的布匹和棉花,掂了掂分量,便知道了王洵异又乱花钱,于是好一番埋怨,心里却是欢喜的,有了这些棉花和布匹,她终于也能穿的更体面些了。
之后的三天,父子两人上午去卖豆腐,回来时便买些米粮,却也没花出去多少,大部分赚来的银钱都在王洵异的身上,终于这天回到家时,外面再次下起了大雪,知道今日不会有人来了,王洵异便把所有的钱都堆到了桌子上。
“数钱啦”,王洵异大喊了一声,这些天愉快的相处下来,王洵异己经融入了这个家,也不再藏着掖着了,他倒是希望大人们把钱都收走了,这么多铜钱放在身上太沉了,藏起来也觉得没意思。
王守文把自己的书收了收,也没有去阻止,柳氏则是放下了手里的针线,来到了王洵异的身旁。?a.b\c_w+x·w+..c¢o_m*
“哥哥好有钱啊,我也要数钱”,王洵都看着桌子上的铜板,立即爬上了一旁的椅子。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王洵异数过的钱,王洵都还要再数一遍,他只能一个一个地数,而且也只能数到十,后面的便不会了。
王洵异看着弟弟觉得有意思,便教给他一个办法。十个一摞,十摞一堆,边数边码起来,这样就不会乱了。
最后,桌面上一共堆成了十七个堆,还余下了十五文。
“哥哥,一共是多少钱啊?”全家人就王洵都是最积极的。
“十个一摞就是十文,十摞一堆就是一百文,我们这里一共是十七堆,也就是一千七百文,还余了十五文,一共是一千七百一十五文钱”,王洵异解释着。
“哦哦!我们有一千七百一十五文钱喽!”王洵都高兴地站在椅子上便跳了起来,柳氏赶紧一把搂住了他,怕他摔下来。
一千七百一十五文,重量差不多有十斤六两,几乎占满了整个桌面,好大一堆啊!
“好了,这些钱我留五百一十五文,明天进货,剩下的我可不管了,放也没地方放,带在身上还要担惊受怕地,我和你们说啊,这钱谁爱管谁管去”,王洵异傲娇地说道。
柳氏一脸地笑,看了看王守文,见对方点了点头,这才上前收起了一千两百文藏到了嫁妆柜子里。
如今,家里钱有了,粮食也足够吃的了,一家人的幸福感拉满,王洵异也觉得自己这些天没有白忙,总算是小有成就了。
外面天寒地冻,小屋里却充满了温馨。
就在一家人都沉浸在欢乐中时,外面却有人敲响了房门,就听到有人在屋外喊道,“老西啊,东街的王二死了,你去不去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