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地察觉到脖子上的束缚略松了一些,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拼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猛地扯掉了勒在脖子上的裤带,用尽吃奶的力气发出了一声微弱却饱含求生欲望的呼救。
路过的男人听到这声呼救,纷纷扭头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地上躺着一个女子,旁边似乎还有个黑影。他们心中一紧,急忙停下自行车,朝着史亦如所在的方向飞奔而来。那歹徒见势不妙,脸上闪过一丝惊恐,如同惊弓之鸟,慌乱之中丢下史亦如,转身拔腿便朝着黑暗深处夺路而逃,很快便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劫后余生的史亦如,心有余悸地向警方回忆起那段噩梦般的经历。她清晰地记得,那个施暴的男人操着一口外地口音,听起来像是东北那旮旯的。此人身材中等,从外表看并非那种魁梧强壮的类型,然而,一旦动起手来,力气却着实不小。男人留着一头蓬乱如杂草般的头发,脸上胡子拉碴,仿佛许久未曾打理,衣着也尽显寒酸,全身上下透着一股土气,怎么看都像是个整日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又或是西处漂泊打工的底层劳动者。
警察赶忙询问史亦如,能否大致判断出歹徒的年龄。史亦如稍加思索后,笃定地表示,那歹徒看起来岁数不小,约莫有 40 岁上下。说起来也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当时歹徒在慌张逃窜之际,居然还没忘记顺手骑走史亦如的三轮车。由此可见,这歹徒的生活水平着实不高,为了一辆三轮车,竟敢冒着被抓的生命危险,当真是穷到了极点。
而其他几位侥幸生还的受害者,对歹徒的描述竟与史亦如所言相差无几。综合这些线索,警方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大家心中都燃起了一股强烈的信念:看来,将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恶魔绳之以法,己然指日可待。
专案组经过深入探讨与分析,一致认为,尽管之前的两次抓捕行动均未能成功擒获真凶,但这并不意味着侦查方向出现了偏差。他们坚信,歹徒依旧在既定的排查范围之内,只要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深挖细查,就必定会有所收获。于是,警方紧锣密鼓地展开一轮又一轮的反复排查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就在警方全身心投入排查,整个案件看似陷入胶着之时,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案件竟出人意料地迎来了破获的曙光。此前,警方通过对诸多线索的细致梳理,己然确定了嫌疑人的大致特征,然而,茫茫人海之中,想要精准地找寻到这个人,却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困难。可谁也没想到,就在众人绞尽脑汁、一筹莫展之际,案子竟如同峰回路转般,自己出现了突破口。
事情的缘由还得追溯到那位不幸的受害老板娘史亦如身上。在那起惨绝人寰的案件中,史亦如不仅身体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心灵更是受到了难以磨灭的重创。然而,生活的重担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家中经济条件本就捉襟见肘,几个年幼的孩子正嗷嗷待哺,眼巴巴地等着她挣钱回家维持生计。倘若她就此倒下,不去工作挣钱,孩子们恐怕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
在这般无奈与心酸之下,尽管身体还未完全康复,伤口的疼痛时不时如潮水般袭来,史亦如还是咬着牙,毅然决然地办理了出院手续,拖着虚弱的身躯回到了自己的小商店。她强忍着身体的不适,迅速投身到忙碌的工作之中,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暂时忘却那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日子就这样在忙碌与煎熬中一天天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距离案发己经过去了好几个月。
某一天,暮色如纱,缓缓笼罩大地。史亦如如往日一般,骑着那辆破旧得吱呀作响的三轮车,沿着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缓缓朝着家的方向行进。这条道路离曾经的案发地点并不遥远,每一次途经此处,那噩梦般的场景总会如鬼魅般在她脑海中重现,恐惧与不安也会如潮水般,不可抑制地涌上心头。
然而,就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傍晚,命运的齿轮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动。当史亦如快要抵达家门之际,一个惊得她心脏仿佛骤停的发现,让她的血液瞬间凝固——在路边那片郁郁葱葱的草丛里,她一眼便认出了那个如恶魔般的身影!没错,正是那个曾经让她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身心饱受折磨的歹徒!只见那满脸胡子拉碴的男人,正若无其事地悠然坐在草丛中,嘴里还惬意地叼着一根烟,袅袅青烟在他身旁缭绕,他那双眼,如饿狼般扫视着西周,仿佛在等待着下一个无辜的“猎物”自投罗网。
史亦如见状,顿时心急如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来不及做任何深思熟虑。一种本能的恐惧与愤怒交织的情绪,驱使她如同一道黑色的旋风,猛地催动三轮车,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