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的烈火,在每一位民警心中炽热地燃烧,他们己经做好了迎接一切困难的准备,要向这股黑暗势力发起一波又一波强大的攻势。
2019 年 10 月 7 日,海拔 3600 米的日月山被大雾紧紧笼罩,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压抑的面纱。大雾如同厚重的棉絮,将山峦、道路和一切都包裹其中,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专案组的民警们在这片迷雾中艰难前行,他们的身影在蜿蜒的山路上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
在 109 国道东向西方向 33 公里处的边坡旁,民警们正在进行着艰苦的搜寻。他们如同猎犬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突然,一位年轻的民警小李,在一处杂草丛生的地方发现了一些异样。他小心翼翼地拨开杂草,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些疑似人类骨骼的物体。他的心猛地一紧,立刻招呼其他民警过来。
经过一番仔细的挖掘和清理,一具人体遗骸呈现在众人面前。这具遗骸的出现,就像在黑暗的深渊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灯,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丝曙光。然而,要确定这具遗骸的身份,还需要进行专业的鉴定。于是,遗骸被迅速送往青海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
在鉴定中心里,专家们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遗骸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检测和分析。经过漫长而紧张的等待,鉴定结果终于出炉:这具遗骸正是被害人马某珍。随着这一鉴定结果的出炉,一段尘封多年的惨案逐渐浮出水面。
时间回到 2002 年 3 月,阳光依旧照耀着西宁市湟中区,但这片土地却即将被罪恶的阴影所笼罩。犯罪嫌疑人马海山、王延雄等人经过精心预谋,决定对马某珍下手。马海山,身材矮小但却异常凶悍,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劲;王延雄则身材高大,满脸横肉,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他们带领着一群手下,在马某珍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当马某珍出现时,他们一拥而上,将马某珍强行挟持至一片黑刺林附近。
在这片阴森的树林里,马某珍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殴打。马海山和王延雄一边拳打脚踢,一边恶狠狠地咒骂着,马某珍痛苦地呻吟着,却无力反抗。同时,他们还丧心病狂地向马某珍的生意伙伴索要赎金 125 万元,威胁他们如果不按时交钱,就将马某珍撕票。好在马某珍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机智,在混乱中瞅准了一个机会,挣脱了束缚,拼命地向树林外跑去。犯罪分子们在后面紧追不舍,但马某珍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最终成功逃脱了魔掌。
然而,马某珍的厄运并未就此结束。仅仅一个月后,“8·07”涉黑组织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马成,伙同马海山、王延雄、马登月等 6 人,再次将罪恶的矛头指向了马某珍。*小¨税^C\M·S? *庚¨鑫*最′快,马成,眼神冰冷,面容冷酷,仿佛对生命没有丝毫的敬畏。他们精心策划了又一次绑架行动,再次将马某珍绑架,将其挟持至湟中区大源一水渠旁。这一次,他们更加残忍,将马某珍从车上拖拽下来后,不顾马某珍的苦苦哀求,疯狂地对其进行殴打。棍棒、拳脚如雨点般落在马某珍身上,马某珍的惨叫声回荡在水渠旁,但这些犯罪分子却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首至马某珍失去生命迹象。
暮色逐渐合拢,黑暗笼罩着大地。载着被害人尸体的皮卡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行驶,途经拉脊山,最终在日月山垭口附近停下。凌晨一点,西周一片寂静,远处湟倒一级公路的施工车辆正加班进行倒土作业,发出沉闷的声响。犯罪嫌疑人趁着夜色,将被害人的尸体抬出,在路基旁匆忙挖了一个坑,将尸体掩埋后,便匆匆逃离现场,以为这样就能将罪恶永远掩埋在这片土地之下。
专案组的民警们深知,仅仅确认了死者身份远远不够,要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还需要获取更多关键证据。而寻找尸体的过程,无疑是案件侦破的重要突破口。
“埋尸发生在 18 年前的夜晚,犯罪嫌疑人对埋尸地点记忆模糊,加之 18 年间青海湟倒一级公路的新建和多次翻新,嫌疑人辨认的埋尸地点各不相同,这对我们找寻尸体非常不利。”“8·07”专案组“日月山埋尸案”负责人赵刚眉头紧锁,神情凝重地说道。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专案组民警并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往返日月山近百次,每一次踏上这片土地,都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决心。为了缩小搜索范围,他们与各部门积极协调,寻求多方支持。利用警犬敏锐的嗅觉进行气味鉴别,那些训练有素的警犬,在民警的带领下,在疑似埋尸区域仔细搜寻着,它们的鼻子不停地嗅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