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开中制的危害
“所以周先生,若是你的话,这大明宝钞,还是要发行?”
想了半天朱元璋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听了刚刚周远的分析,朱元璋也觉得,这大明宝钞似乎也不完全是坏事,只要提前做好周远所说的那两个关键。$,天>禧-=&小?说#¨/网±′ ?更1e新^最1全)±
大明宝钞的防伪技术,以及周远所说的准备金!
周远笑道:“那是当然,虽然外界现在已经不太实用实体货币,但是封建时期,纸币的意义远比金银铜等金属货币要先进的多!”
“对于民间,更方便的货币可以刺激商业发展,让货币流通的更顺畅,而对于朝廷,只要初期让大明宝钞的公信力立主,再之后只要不是太过分,以超出准备金的基础上多印一些宝钞,不但可以缓解国库所需,同样加印的货币也会造成轻微的通货膨胀,促进消费市场!”
朱元璋听的有些似懂非懂的,反倒是一旁的袁杰眼神越来越亮。
出身氏族的他,天生对经商有一种敏锐性,而对于货币的本质,他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只是还不够明确,周远所说的这些话,仿佛是就是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一样,瞬间让他对这些东西的感悟更深了些。?x-q^k-s¨w?.\c^o′m′
只不过周远并未给他思考的时间,而是已经开始继续讲了下去。
“造成大明穷的原因,除了大明宝钞以外,还有便是那税制,也就是那开中之法!”
此话一出,袁杰脸色又变!
刚刚听周远说大明宝钞,他还没觉得有什么,毕竟历史是历史,而这个时空的朱元璋毕竟还没有发行大明宝钞。
但是开中法,可是朱元璋前几个月刚刚设立的新政策!
所谓开中法,其实就是大明的盐税,但是朱元璋却异想天开的将盐税和军事这两个完全不想关的东西扯到了一起。
简单来说就是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却也不得不防备对方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因此,朱元璋不得不在疆边囤积大量兵马,来防备北元残部以及其他北方势力。
可是边境苦寒之地,又无粮食储备,一应物资全部要有江南之地调拨,而这路途遥远,这一来一回的损耗大的简直超出想象,这对于大明本就不算好的财政状况更是雪上加霜。*d?u/a.n_q¢i/n-g-s_i_.¨n`e¨t.
也正是因此,朱元璋灵机妙想,开创了开中之法,允许民间商人获得盐引,而代价就是原本需要朝廷负担的边疆物资,全部交由民间商队去筹集和运送。
其中开中法的具体措施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
报中就是盐商按朝廷的招商榜文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地粮仓,向朝廷换取盐引。
守支则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而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其实质乃是朝廷与民让利,对于朱元璋这位对商业活动一直非常打压的皇帝手中,已经算是了不得的仁政了。
此举大大缓解了如今大明的财政状况,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认为此乃是一项明策,就连袁杰对此,也觉得是个挑不出半点毛病的妙策,这怎么到了周远的嘴里,反而成了大明灭亡的祸根了呢。
朱元璋同样也是皱眉,因为他从未想过自己的这个开中之法,究竟是有何不妥。
而后下一刻,周远就给出了答案道:“开中之法是为了给边军筹措军粮而应运而生的,也就是相当于将盐税捆绑在了军事之上,但是一个国家不可能随时都在打仗,所以这盐引的发放,平时肯定不会太多,但是只要一开战必然需要更多的粮草,这便也意味着,朝廷需要颁发更多的盐引!”
“那二位觉得大明盐场的产量可以跟得上因为打仗所以短时间内发放出来的大量盐引么?”
朱元璋沉默了,他竟然忘了盐场的产量这个这么重要的事情,他自己也知道盐引这东西不能多发,毕竟是物以稀为贵,发的多了,盐引反而就显得没有那么值钱了。
所以他便一直控制着发放盐引的数量,大概便是和边军驻守所需要的军粮相差无几!
可是打仗和单纯的驻军所需要的军粮是不一样的,前者所需要的粮饷至少是后者的三倍。
那也就是说,只要一大仗,大明的盐场就需要在短时间内爆发出三倍的产量,这怎么想都不可能!
而周远则继续问道:“有盐引,却无法从盐场支取到盐的盐商会有什么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