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关西七卫,就是西北嘉峪关以西的七个卫所,军将和士兵基本都是少数民族,他们属于明朝设在西北的缓冲势力。
关西七卫的设置屏蔽在西陲,保证了西域往来和入藏的使臣商队等安全通过,同时可以让大明将有限的兵力专门防备对付北元。
就算是北元彻底倒台之后,这关西七卫也没有被裁撤,因为还要继续防备草原崛起的瓦刺和鞑靼。
《明史·西域二·曲先卫》曰:“明初设安定、阿端、曲先、罕东、赤斤、沙州诸卫。……时甘州西南尽皆番族,受边臣羁络,惟北面防寇”。
蒙古人内乱不休,自己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因此有很大一批的蒙古人其实是投靠了明朝的。
这也是关西七卫设立的初衷,所以又称“西北七卫”和“蒙古七卫”,先后有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沙州卫、赤斤蒙古卫、哈密卫七卫,后沙州卫内迁,在其故地又设罕东左卫。
这其中,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归西宁卫管辖,而沙州卫、赤斤蒙古卫和哈密卫这三卫所归肃州卫管辖。
也就是说,如今甘肃镇内,关西七卫中,至少有三个卫所可以调用。
沈文俊便如实回答的说道:“沙州卫、赤斤蒙古卫和哈密卫,这三卫加起来不超过万数,而且还有心怀叵测者,稍不注意便会临阵倒戈,末将并不建议燕王殿下调动关西七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