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惊喜的情报

第三百三十四章 惊喜的情报

第三百三十四章惊喜的情报

对于如今庆阳城缺柴的问题,朱棣能想出来的办法真的不多,顶多就是将从应天那里带过来的一些棉衣分发下去,但也做不到人手一份,而后便是稍微让这一万多从甘肃镇各地调过的兵丁们伙食改善了一些。_x,s+h!a¨n+j~u-e^./c¢o/m!

肯定是做不到朱棣老部队在京营中一日三餐顿顿有肉的水准,朱棣所能做到的无非就是,将他们一日两餐变成三餐而已。

至于多消耗出来的物资,自然是甘肃镇的各城池来出,毕竟总不能再书信一封,让李景隆给他买些粮草送过来。

而且朱棣也不是完全没有顾虑的,他也知道,有些事情在应天,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的京营中可以做,但是真让他自掏腰包给边军加餐,不说朱元璋会不会猜忌,那弹劾他的折子估计能堆成山高。

反正这里的将领吃了这么多年的空饷,如今吐出来一些,倒是还真就是合情合理。

而这加了一餐肯定也不是白加的,将士们的训练也是稍微增加了一些,毕竟抵御寒冷的手段,在外物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从自身入手便是唯一的办法。(`[看(_书¤屋§小{说?网%- )′免|)&费`÷阅#?读ˉ}

吃的多,动的多,这寒冷自然会减轻一些,也不至于出现什么严重的冻伤。

再更多的办法,朱棣便是彻底想不到了,陈启光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可是这种情况,却让朱棣愈发觉得兰州附近的蒙古人是不是真的傻了。

他庆阳城缺柴,将士们连烧火取暖都做不到,那难道那些蒙古人就不缺柴火了么?

不管怎么说,朱棣的将士们背靠大明城池,再冷再苦,总归有碗热水,有个避风之地。

那群蒙古人难道一个个的就不怕冷?

还是说,有人在不断的给他们运送辎重后勤?

也就在这时,薛平元回来了,打探到的消息,恰好解决了这个疑问,那便是陕西境内看见了不止一队蒙古人,似乎是在押送辎重。

这一下,朱棣瞬间便明白了,这是李思齐彻底投靠了北元,至于原因也不算难猜。

要么是因为最近明军在西北的动作传到了他的耳朵里,知道朱元璋是打算对他动手了,既然如此,墙头草当不了了,自然是一不做二不休的投靠北元。-d^a¢n!g`k_a′n~s-h\u^.`c¢o?m`

再不就是觉得如今大明分兵太多,又是在高丽,又是在西北搞事情,觉得大明走了昏招,所以李思齐也动起了小心思。

再或者,这二者皆有,所以然李思齐做出了投靠北元的决定,不断的给甘肃作乱的蒙古人运送物资辎重。

以为李思齐也清楚,等到大明平定了甘肃,下一个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陕西!

而除了让朱棣解决了心里的疑惑以外,薛平元却又带给他了一个惊喜,那就是他不但发现了对方的踪迹,甚至于连对方的行军路线都已经摸清楚了。

这让朱棣顿时大喜过望,知道了对方的动向,这便意味着,朱棣完全可以埋伏一拨,将这批物资给吃下来。

这不就是朱棣一直等待着能让他主动出击的机会么?

只是朱棣现在虽然有心主动出击,却又有一个难题需要解决!

那就是这些人的行军路径全在陕西境内,而陕西属于是李思齐这个割据势力的地盘,且明显已经投靠了北元,这便意味着,若是朱棣大举动兵,绝对会惊动李思齐,到时候朱棣需要面对的那就不是北元押送物资的那些蒙古兵,而是李思齐的军队。

元史中记载:“至正二十二年,元廷正式设立陕西行省,下辖路四、府五、州二十七,属州十二,属县八十八,本省陆站八十处,水站一处。”

毕竟是中原腹地,这陕西虽比不上江南繁华,但是地方却不小,且位处黄河中段,靠近水源,却又不似上段和下段那般洪水泛滥,还曾是几朝古都所在之地,人口绝对不少。

而李思齐在陕西经营了这么多年,甚至于还继承了一些元朝当时的遗产,因此也确实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对手。

李文忠的大部队或许不怕毕竟本来就是要征讨李思齐的,但是让朱棣这支偏师去直面李思齐的大部队,那显然是异想天开。

朱棣想要做事,但却不想送死更不想带着自己手下将士们去送死,可若想在陕西境内伏击送物资的部队,却又绕不开这位李思齐。

犹豫间,沐英却给朱棣出了一个好主意。

军帐中,几人的面前摆放着陕西全境的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