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战前准备
朱棣现在要做的事情,首先便是要将当时为了混进关来,让将士们就地丢下的武器找回来。.5?d/s,c*w¢.?c?o′m?
除了这些,自然还要清点一下如今潼关还能用的守备物资。
原本潼关也是有火药库的,只不过被薛平元给烧了大半,当时烧的过瘾,可现在朱棣却是又有些发愁。
守关,纯靠金汁滚石肯定是不好使的,而潼关之所以号称能挡十万雄兵,除了地势险要,城关坚固以外,更多的便是在这里设立的守城器械。
车弩近百门,火炮二十架,另有劲弓箭矢无数。
车弩用的弩箭倒是还好,可是火炮的弹药是存放在火药库里的,如今又是烧又是炸,又是被救火的时候用水淹,这些炮弹直接废了七成,火药也是所剩无几。
而朱棣的炸药包同样也在之前和蒙古人对敌的冲营战上消耗不少,而且此时朱棣从应天带来的工匠也没带过来,陈启光也因为危险没有带在身边,所以,补充这些消耗品的重任几乎就之落在了朱棣一个人的身上。
虽然朱棣从昨天到现在,便已经没有合过眼了,却也不得不叫上十来个算得上是心灵手巧的士卒,又在民夫中征调了几个工匠,便开始加班加点的筹备了起来。?咸e鱼1看*)?书{?? }?已{发1_]布}最*新2章=?节.′=
此时的朱棣真就是无比庆幸周远当时上课时自己没有逃课,而是认真听讲……
……
安西府,或许曾经有个更出名的名字,那便是长安,李思齐的大本营便坐落于此。
元朝初期,陕西属于中书省,元初,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韩建“新城”,并使用京兆府作为名称。
至元九年,元太祖祖忽必烈,在元军攻克蜀地以后,封赏了自己的的三儿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建安西王府,镇守京兆地,这京兆地便曾经的长安城。
七年以后,又用安西路这个名称称代替了京兆府。
至于这个名字也十分的讲究,元朝攻打蜀地时花了六年的时间,这对于蒙古人的战争速度来说,简直可以称之为龟速了,要知道,蒙古的铁骑横跨亚欧大陆,把那群昂撒人打的留下了心里阴影,也才不过只花了八年的时间。
但是打下蜀地,却是花费了足足六年的时间,也正是因此,元廷十分在乎西南之地。¢u~s^i-p′m~a*x!.¨c¨o+m?
安西路,安西自然不必多说,这路,便意味着此处军政合一,好稳定此处疆土的意思。
历史上,正是李思齐投降明军,朱元璋不费吹毫之力拿下陕西后,才将安西路,改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之意。
只不过此时历史轨迹发生了便宜,李思齐并未倒向大明,而是和北元结盟,当然,这也和朱元璋因为国力强盛后步步紧逼也有关系。
因此,当此时的李思齐听见下方有人禀报,有人夺取的潼关之后,整个人的眼睛都红了起来。
他都已经想要投靠北元了,便是想要北元和明军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好让两边的人都暂时腾不出手来动他的陕西。
也正是因此,他才敢得罪明军,主动给在甘肃的蒙古人筹集物资,其目的无非就是帮北元一手,让其有能力牵制明军的力量,省的大明平定了甘肃,下一步就要直逼他的地盘。
可是现在却不同了,陕西与甘肃镇之间最大的屏障,便是潼关,可此时这潼关被人用计占了,那他陕西岂不是就像是被脱光了一副的大姑娘,随时会有人光顾?
李思齐可知道,那李文忠虽然行事稳健,但可绝对不是什么怂货,这大好的机会,他能不出兵?
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李思齐现在甚至都来不及愤怒和问罪,毕竟就算是他想要问罪,也得先能找到潼关的守将才行。
李思齐现在满脑子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必须立刻出兵,在李文忠的部队还没有赶到之前,赶紧将潼关重新抢回来。
“来人,快去传巴雅尔,让其领五万,不,现在能抽调多少兵马,就让他抽调多少兵马,一定要在大明援军到来之前,把潼关打回来,记住,速度一定要快,速战速决,万万不可拖沓!”
“是!”
……
等了差不多两天的时间,随即时间转瞬即逝,而事情果不其然,便是朝着朱棣预计中最为坏的那个方面发展了。
兰州李文忠那边的回信还没收到,但是潼关前方已经有探子回报,那便是发现了大批人马朝着潼关开始聚集。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