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 > 第252章 隗升反意班彪力劝

第252章 隗升反意班彪力劝

班彪说:“周朝的兴衰和大汉完全不一样,根本没有可比性,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周天子会给有功之臣封爵位,根据功劳大小,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除了给与爵位,周天子还会给他们封地,就好比如今的封侯一般。可那时候的诸侯们的权力要远比如今大的多,他们不但可以不受约束的扩军,还可以肆无忌惮的相互攻伐,与其说周王是天子,倒不如说他是众兄弟们的大哥。虽然表面上是天下共主,可对于各个诸侯国也并无太大干涉的权力,至于那些诸侯国们听不听调遣,全凭他们各自的意愿。起初大家还都愿意认这个大哥,也都会给几分面子,可幽王之后,周王室实力断崖式下跌,就再也无力管控天下诸侯,周天子也成为了名义上的天子,再无半点实权可言,甚至往往还需要看强大的诸侯国的脸色。而大汉,继承秦制,改分封为郡县,极大的加强了皇权,使得各诸侯国的实力和朝廷比起来相去甚远。尤其是景、武两帝之后,国内的诸侯国多不过五六县,少不过几百、一千户,并且每个诸侯国的兵力也都有严格的管控,就不会再出现周朝时期七国纵横的情况。,2¢c+y+x*s′w¨.′c?o`m~纵观大汉二百余年,就算权势再滔天的大臣,也不过是风光十数年、二三十年而已。昔日王莽窜我大汉江山,不过是因为几位皇帝登基之时年龄太小,又在位时间不长,所以才让王莽钻了空子。王莽后期,天下群雄四起,可无论是绿林也好,赤眉也罢,还是说当今圣上,但凡能入主中原的势力,没有一个不是打着复兴大汉的旗帜。而那些不尊刘姓的势力,不是在山中流窜,就是偏安一隅,所以刘姓之人再造大汉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将军问我如今是否能像七国之时合纵连横,我认为不能。七国之所以能屹立百年,不过是都没有能以一敌六的实力,秦奋六世之余烈,有了能以一敌六的本钱,就短短十年间扫灭了六国,又岂会再行连横之策?如今陛下比起灭六国之前的始皇更为强盛,所以无论如何合纵,都难以改变结局。”

隗嚣说:“先生最开始分析周朝和汉朝的区别,我非常认可。·第-一\墈`书~蛧` !首?发+可先生说这天下之人都渴望刘姓之人再造大汉,我却不敢苟同。这天下就好比是一只鹿,秦始皇把鹿弄丢了,被一个叫刘季的人抓住了。然而在刘季之前,谁又知道什么是大汉呢?”

听到这里,班彪就已经知道了隗嚣的为人,好高骛远,志大才疏。他虽然看不上隗嚣,可隗嚣毕竟在他危难之时收留了他,他又不忍看着隗嚣自取灭亡。但通过方才的谈话,班彪知道隗嚣已经陷的极深,三言两语之间绝难劝返。

班彪回到家中,奋笔疾书,一篇《王命论》一气呵成。

昔日尧帝将王位禅让给舜帝,就曾对他说过:“舜啊,这天命如今降到你身上了。”舜帝禅位给禹帝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天命一代代的传下去,才让帝王的圣明能始终照亮着四海,才让帝王的仁德能恩泽大地。传至商、周两朝,虽然改禅让为世袭,不过仍是在子嗣中挑选贤明之君,这还是在一代代的传承天命。

《春秋》之中有明确记载,尧帝是火德之君。而高祖在沛县斩白蛇之时,神母哭泣说:“赤帝之子杀我白帝之子。”这正是说明高祖同样为火德之君,是继承了尧帝的天命。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想成为帝王,首先要有天命的传承,而且还需要有高贵的品德,以及做出一番丰功伟绩,才能感动神明,才能将恩泽广施人间。也只有这样,帝王祭祀的贡品才能被神灵所享用,也只有这样,天下的臣民才会爱戴。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帝王能没有天命的传承,没有传世的功德,没有百姓的爱戴却能够突然间就坐上这个大位的。就比如说王莽,他虽然巧取豪夺当上了皇帝,可由于没有承天命,也终究难以持久。

世间的俗人见高祖一介布衣出身,最终能成为皇帝,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以为恰逢秦末大乱,高祖于乱世之中侥幸得了天下。一些游说之士把争夺天下比作群雄逐鹿,认为高祖不过是侥幸之中追到了鹿。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切其实早有天命注定,而非高祖侥幸而得。可悲啊,这就是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想夺取皇位的乱臣贼子。

这样的人,不但不知天命,就连世间一些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路边那些将要饿死的人,不过是想有一件布衣御寒,不过是想有一口吃的果腹,不过是想有几枚铜币,可最终却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最终也逃不过被弃尸荒野的结局。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这些人的命运早已经被上天所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