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何家四合院 > 第513章

第513章

今天来的人都送走了,何大清就拿着自己手里两张表格。¢墈^书+屋- /最+欣¨章~踕?庚^薪′快·

虽然他认了龙老太太做干娘,但是办户口是分开的,他家的户籍登记就仨人。

“嗯,回头把柱子的户头也单独立一个。”

等过些年头,分户也是很麻烦的。

当然,何雨柱有自己的房子,再有了工作以后,其实那时候再分也不坏。

但是何大清记得,好像等不了两年,貌似就要开始施行票据政策了。

大部分家庭需要的票据都是按照人口分的,可有些票据是按户分配。

好吧,要不是何雨水太小,何大清都有把耳房挂到她名下的冲动。~如?文¨徃¢ /唔-错·内.容′

他没有种植、养殖空间,就一个可以存放物品的无限空间,所以到那时候家里需要的物资得自己想办法搞来。

而且,说实话,他对自己的空间的稳定性是有些担心的,生怕一觉醒来自己的空间坍塌,没有了。

要是有个系统就好了。

最起码,空间可以保证稳定,不需要像现在这样担惊受怕的。

至于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存物资,这时候正是国内物资紧缺的时候,大量囤积也不担心被发现、怀疑上。

何大清把表格都填好,龙老太太那边的信息,都是“如实”填写。/嗖?艘-小/税¢蛧/ ·追?蕞_歆`璋*結*

好吧,街坊邻居都知道的,所以何大清也不怕将来事发。

真到那时候,他肯定不会承认知道那位少爷还活着。

到第二天下班回来,还在屋里做饭的时候,院里邻居就把表格和钱都送来了。

实际上,在老易家头天就交了表格和钱以后,一个人该多少钱就已经确定了。

第二天白天院里妇女们聊天的时候,自然就传出去了。

院里总共就四十口子人,这里面还有小孩,摊下来成年人也不到一万块。

至于电灯,每户都只有一两盏灯,也就老何家占的物资多点,算是最多的了。

隔天下午无事,何大清请了个假,就把表格和钱都交到了军管会王同志手里。

“王同志,院里水管和电灯还请你费心催催,说实话,电灯老早我们就想装,可那会儿我们给钱都不给装,还有这水管也是。”

何大清陪笑着对王同志说道。

“嗯,你放心,工程很快就会开始。”

王同志这会儿手里工作正忙,到手的表格可不止95号院,那是好几条大街和两边的小街胡同都由她负责。

何大清见此情况,也只能识趣的回了。

四月底的时候,报纸上终于再次开始大规模报道半岛战争的新闻,志愿军已经稳稳守在三八线上。

对当天的报纸,何大清没怎么关注。

不过,事情的演变就是这么神奇。

他不关注,偏偏这天发行报纸的动静却是不小。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被刊登在报纸头版上,同时登载的还有许多最前线的先进、英勇事迹。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内人民知道了前线的不容易,于是开始自发的捐钱捐物,到后来捐赠的热情逐渐席卷全国。

都知道这场战争的意义,一个刚刚解放的新中国要去正面硬刚百年的老牌帝国有多不容易。

而何大清关注啥?

自然是南锣鼓巷正在拉的水管和电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