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东华门守将,暴打叫门天子 > 第87章 靖康之耻5

第87章 靖康之耻5

大名府,

一支上万的人马在距离大名府五里外安营扎寨,

这支人马衣着五花八门,有的穿着宋军的盔甲,

有的穿着金军的布甲、皮甲,还有的只是一身布衣,

手中武器也是各式各样,有刀有枪、还有的拿着锄头镰刀。¨第,一/墈¨书*蛧- !芜~错~内·容?

唯一一致的是,这些人都头裹黄巾,目光炽热,

军营之中更是高竖一杆黄底黑字的大旗,

上面书写的不是什么替天行道,而是黄巾军三个大字。

这些人都是邵俊一路来从金军刀下救下的宋朝百姓,

他们要么无家可归,要么亲人遭到金军屠戮,皆与金军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加上邵俊领袖光环的加持,

这些人在被邵俊解救后,全部自愿选择跟随邵俊,杀金贼!

邵俊也是来者不拒,趁势重建太平教,组建黄巾军,一路向北。

邵俊召唤出八百玄甲军随行,一路上面对量不过百的小股金军,

玄甲军负责将对方全部击溃击落下马,

然后在邵俊的安排下,这些百姓便会一拥而上,各施手段,补刀将那些金军了结。

女真骑兵不愧是这个时代地表最强兵种,

即使面对人数占优,又全副武装的玄甲军仍有一战之力,

一路上己经有十几骑玄甲军在对方不要命的打法下丧命,

邵俊也是收起了轻视之心。

眼前的大名府便是邵俊选择的暂时落脚之地!

大名府是扼守金军南渡黄河的重要屏障,将河北平原与河南平原一分为二,

起到了“控扼河朔,北门锁钥”的作用,是北宋的北大门,易守难攻,周边更是有许多军事重镇,

如北有雄州磁州等,能够相互呼应,互相支援 。

当然这些都不是邵俊选择大名府作为落脚点的理由,

最主要的是大名府是距离邵俊最近而没被攻破的大城池而己,

先前经过的濮阳、澶州等地皆己被金军劫掠一边。+w.a*n^b~e¨n?.^o*r+g.

邵俊一路收拢难民,吸收青壮,

己经没有粮草可以养得起这万人军队了,急需一处立身之所。

而此时的大名府府衙之内,

北道都总管赵野正在清点着城中富户刚刚孝敬自己的金银之物,

数十口大木箱将整个书房堆满,

箱子中堆满了金银玉器,成串的铜钱数不胜数,晃的人睁不开眼!

对此赵野是既兴奋又有些许心痛,

因为赵野己经准备拿出其中一大部分运往京师打点,否则自己头上乌纱不保!

当初赵野被朝廷任命为为北道都总管,负责在大名府征兵救援开封,

但是赵野畏金如虎,故意迟留不前,没有积极履行勤王职责,

如今金军退走,朝廷定会以此为由问责!

不过赵野能在蔡京、王黼相继执政、相互倾轧时,能与二人都相处融洽,得到他们的信任,

足以证明其善于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周旋。

所以在清楚眼下局势后,赵野当即便选择了花钱消灾!

为了满足金人提出的一系列条件,京师中的官员百姓可谓是全体大出血,

若是此时将眼前这些金银送上,相信保住自己头上乌纱帽还是绰绰有余的!

历史上赵野也是如此做的,重金打点朝堂上的主和派官员,

即使其犯了不遵旨意,勤王不利的大过,

最后在一番运作之下也只是丢了其北道都总管的职位,

不久后便改任职密州知州,依旧纸醉金迷!

不过不久后金军二次南下,开封沦陷,赵桓与赵佶被金军掳掠,北宋宣告灭亡,

中原各地军民纷纷组织抗金力量。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

金军再次南下,

密州作为山东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坚守对于抗金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而赵野作为密州的最高长官,却选择第一时间携家眷弃城而逃,

这一举动使城中失去主心骨,导致军民人心惶惶,秩序大乱。*小¨税^C\M·S? *庚¨鑫*最′快,

杜彦、李逵、吴顺等趁机作乱,占据密州城,自封官职,

进一步加剧了地方的混乱局面,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同时使得密州的抗金力量群龙无首,难以形成有效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