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和一副深感天恩的模样,情绪高涨,但下一瞬话题却变得沉重起来。
“在接受到陛下如此多的恩德时,清和又不禁想到陛下为了我等顶住了多少压力,又为我等能获得一个公平的机会,废了多少心力。”
“每每想到这里,清和心中便更坚定了要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己的决心。”
杨清和的话掷地有声,让本来只是想聊聊家常的两母女顿时有些愕然,显然没有对上频道。
殷皇后听后第一时间想的是,现在皇帝还没来,不必要说这么多。
但上官曦却在转瞬之间接上了杨清和的脑电波,连忙拉住杨清和的手,对着殷皇后一顿忏悔。
“母后,我从前只知清和有读书的天分,不比朝堂上那些官差,却没有想到,比起个人的才干,要维持一整个科举的公平才是最难的。”
“都是女儿不懂事,不懂得理解父皇的良苦用心和劳心劳力,从今以后,曦儿一定勤来宫中,陪伴母后和父皇,聊表孝心。”
两人这一唱一和的,若殷皇后再看不出就是傻的了。
于是她也一副深受感动的样子,拉着他们说体己话,温情满满。
不久后,承德殿中。
永光帝端坐在御案之后,听着三人方才的那番唱念做打,嘴角的弧度压都压不住,越翘越高。
此时,就连那又臭又长还无聊的请安折子,都变得有趣了起来。
永光帝扫了一圈,最后指着奏折最上面的那句“请问君安”对福海说:“这字不错,冯爱卿在崖州做官有长进了。”
福海垂下眼看了又看,没发现与往常有什么不同,但点头:
“是啊,冯大人此次又给您上贡了一批新鲜的蜜望子(芒果)。”
提到蜜望子,永光帝就想起了那些或腐烂的,特别招虫的,又或者硬疙瘩般,吃起来又苦又涩的果子,没有说话。
永光帝其实很想说寄的很好,下次别寄了,但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回答,都必定会给崖州带来一定风波。
所以永光帝从不轻易表态。
毕竟,永光帝还是想做明君的。
有了前面那席话打底,接下来皇帝与杨清和的这次交谈那叫一个君臣相得。
更何况,当杨清和想让一个人舒服的时候,那真是能三两下就将人哄得高高兴兴的。
再加上他皮相好,眼神真挚澄澈,一看就不是那种会说假话哄老头开心的人,所以永光帝就更开心了。
一通深聊下来,他们首到吃了晚膳才离开皇宫。
要不是宫内不能留男眷,永光帝肯定要拉着杨清和抵足而眠,促膝长谈。
*
回程的马车上,上官曦和杨清和两手交握,伴随着清冷的月光,无言的一齐回到家中。
沐浴过后,两人相拥着靠在床头。
杨清和:“本次科考的状元一定是我,公主,答应你的,我完成了。”
上官曦在他脸颊亲了一口,嗯了一声:“清和做的很好。”
半晌,杨清和没有说话。
许久之后,杨清和问:“公主,你能送我去边关吗?”
去边关陪着他是不可能的,杨清和心知肚明。
再者,他的公主应该永远高高在上,金尊玉贵的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陪他吃苦。
所以,杨清和聪明的选择了送,而后又加了句:“就当去边关游历一次,见识下不同的风景……可以吗?”
最后三个字他说的极轻,轻到几乎可以当做一个气音,却充满了杨清和不可得的渴求。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
许久,上官曦才开口答应:“好,我送你。”
“嗯。”
杨清和说不出是开心还是难受,眼眶不知不觉有些发红。
其实,去边关是一步极其艰险的棋。
若是在他有生之年无法做出一番事业,那他此生都不会再回京都。
只有成功,不,大成功,他才能心安理得的荣耀归来,回来见他心心念念的公主。
所以,这一送,可能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即便是为了多一个念想,在没有成功的那个未来多一丝可以回忆的东西,他都必须争取。
幸好,她的公主,不是不通感情的神明。
她也是喜欢他的。
只怪他自己,在最想给予爱人一切的年纪,一无所有。
但,他的爱人,他的神明,比他想象的更加慷慨。
“光是送你去怎么够,我还会陪你在那住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