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自身免于战火。
韩魏二国态度摇摆不定,燕赵楚三国关系微妙,若局势持续拖延,合纵或将不战自溃。即便维持两国结盟,也不能称之为合纵,最多算是临时合作。
孙隐深知此战意义重大,不仅关乎士气与胜败,还影响整个合纵战略。他渴望胜利,不仅是为大局,也是为自己。然而,他对麾下军队状态存疑。这些士兵状态不佳,精神涣散,能否对抗强秦令人担忧。
孙隐陷入沉思,默默无语。此时一名将领上前禀告:“统帅,斥候回报,函谷关关闭严密,守军人数减半且神情慌乱,显见关内疫病肆虐。”
孙隐目光微动:“果真如此?”此前已有韩将提醒,他返营后反复思索,认为函谷关内存在疫情可能性极高。之后他暗中遣探子潜入秦国,探子回传情报显示大量药材运往函谷关方向,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猜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将此消息散布出去,同时做好准备,明日清晨即刻攻城。”孙隐下令。
“遵命!”
韩魏诸将齐声应诺,脸上露出兴奋之色。
第148章 大敌当前 开始攻城
次日清晨。
清晨,城墙上残留的白霜尚未消融,凛冽的北风裹挟着沙石呼啸而过,吹得玄色旌旗猎猎作响。
远处的地平线上,隐约可见几面旌旗映入眼帘,上面分别书写着“周”、“韩”、“魏”、“孙”等字,乌压压的队伍仿佛波涛汹涌,席卷而来,正是合纵联军!
战车、骑兵、步卒以及攻城器械按序排列,粗略估计不下二十万人。
后方,一位剑眉星目的年轻黑衣男子策马远眺函谷关。他是此次领军的兵家少主、纵约长孙隐。在其身后,数十位韩魏大将列阵而立。
消息传来,函谷关因内部疫病蔓延自顾不暇,军心为之振奋。函谷关的巡守士兵见大军逼近,仓皇逃窜,消失于城头。
“函谷关不过虚有其表,此战必胜无疑!”韩魏将领见状,不禁放声大笑。
“诸位切勿轻敌,此关易守难攻,欲速战速决绝非易事。”孙隐神色凝重地提醒道。
众人应诺,然而心中多有不服。
不多时,城墙上已布满密集的守军。
这是预料中的情形,若函谷关内连这点兵力都调动不出,反倒显得不正常了。
“传令,率先登城者,爵位加三等,赏百金!”孙隐下令。
“遵命!”
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朝阳初升,光芒洒遍城墙。
“进攻!”孙隐一声令下。
箭矢如雨,从合纵大军中倾泻而出,对城墙展开压制性射击。
随后,搬运云梯的步兵蜂拥而上,潮水般涌向城垣。城上守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以 ** 还击,中箭者纷纷倒下,然而后续士兵接踵而至,攻势愈发猛烈。
尽管攻城器械行动迟缓,却犹如坚不可摧的巨兽,无人能轻易阻挡其步伐。
五分钟后,第一架云梯搭上函谷关的城头,随即第二架、第三架接连而至。咸鱼墈书 埂芯最筷
函谷关的防御手段不容小觑,滚木和巨石倾泻如雨,给攻城的士兵造成了巨大困扰,更别说还有金汤和桐油的威胁。
刺鼻的气味迅速笼罩整个战场,激发出双方强烈的斗志。
远观的韩魏诸将认为,合纵联军视死如归,而秦军则顽强抵抗。
孙隐始终镇定自若。
到了中午,依然未见成效,双方暂停交战。孙隐命令清理战场后撤回营地。
一次未能攻破实属正常,在真实的战场上,围困城池一年半载无法攻克并不罕见,前提当然是城墙坚固,函谷关显然完全符合这一条件。
不然它不会被称为“天下九塞”之一,成为秦国抵御东方六国的最后一道防线。
……
回到营地后,军队埋锅做饭,恢复体力,整理装备。
下午再度发起进攻,明显感觉战果显着提升,城头的秦军似乎也显得疲惫不堪,这让众将倍感振奋。
照此趋势,拿下函谷关指日可待!
果然,如今的函谷关已徒有其表,内部虚弱。
傍晚时分,孙隐再次下令收兵回营。
此次他骑在马上,凝视函谷关许久,一贯面无表情的他此刻却眉头微蹙。
“纵约长,何事?”一名魏国将领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