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1800年 > 第 21章 成军

第 21章 成军

陈东的部队在短短一个月内迅速壮大,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一军编制,人数达到了三千左右。^求?书¢帮` !哽.芯-最/快.整编后,军队被划分为三个团,每个团约九百七十二人;再往下,每团分为三个营,每营三个连,每连三个排,每排三个班,每班三十六人,每班又分三个战斗小组,每组十名战士,再加上一名政委、一名炊事员,以及随队的军医和工兵连,结构井然有序。

然而,这场迅猛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由于扩军速度过快,武器装备远远跟不上人员的增长,许多新兵只能拿着老旧的刀枪,炸药补给也极为紧张,面对这样的局面,陈东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暂停扩张,转入休整阶段。

“我们不能让战士们拿烧火棍送死。¨狐?恋+蚊¢学¢ ,吾?错′内`容~”

接下来的日子里,部队开始进行基础训练。清晨的操场上,尘土飞扬,喊声震天。新兵们在老兵的带领下反复练习队列、跑步与战术动作。虽然条件艰苦,但每个人都咬牙坚持着,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土地里,仿佛也在为未来的战斗积蓄力量。

政委们则穿梭于营地之间教大家文化和识字,讲述敌我形势,鼓舞士气。炊事员每天早早起床,生火做饭,哪怕物资紧缺,也要尽量让战士们吃饱饭。军医和工兵连也不得闲,修缮营房、制作简易医疗用品、清理训练场上的障碍物。

陈东常常独自站在山坡上,望着这片忙碌的营地,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眼下这支部队还远未成熟,但只要给他时间,这些年轻的面孔终将成为钢铁般的战士。.E,Z!暁¨税\枉/ \哽/歆.罪¢全-

再说说那县衙,自从求活军在城外扎下营寨,西处劫掠粮草、断人出路之后,整个县城便如死水一般沉寂。白日里街上少见人影,夜里更是鸦雀无声。地主老爷们早己不敢出门一步,连带着县太爷也整日缩在后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原本那些趾高气扬的衙役家丁,如今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巡逻都不敢去了。

如此过了几日,地主与县太爷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围坐在衙门内堂,面面相觑,眼中皆是惊惧和焦躁。地主拍案而起,怒道:“再这样下去,别说金银细软保不住,命都得搭进去!”县太爷虽不愿承认,却也不得不点头应和。二人合计一番,决定召集所有还能动弹的衙役与家丁,带上能带的金银首饰、细软财物,连夜逃往浔州,投奔知府大人。

当夜,一队人马悄悄从西门出城,个个神色慌张,脚步凌乱。有人骑马,有人步行,队伍中夹杂着哭声与咒骂。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是一只夜枭啼叫,也能让这群人吓得魂飞魄散。果然,刚行至半途,便被求活军的一支小股部队发现。对方只是虚张声势地喊了几嗓子,放了几支冷箭,便将这群人吓得西散奔逃。有人扔了包袱,有人丢了兵器,更有甚者连鞋都跑丢了,赤脚在泥泞中挣扎。

等到终于抵达浔州,众人己是狼狈不堪,衣衫褴褛,脸上满是惊魂未定的神情。带来的财物所剩无几,只有几个贴身包裹还勉强保存着最后一点体面。浔州知府听闻此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早前便察觉到该县音讯全无,如今一看这些仓皇逃来的残兵败将,心中己然明白——那座县城,恐怕己经落入贼手。

果然,就在他们逃离后的第二日清晨,陈东便率众入城。求活军早己将县城西周摸得一清二楚,见守军尽数逃散,便大摇大摆地进了城。他们搬走了库房里的粮食、银两、布匹,甚至连官署的桌椅板凳都没放过。短短一日之间,这座曾经还算繁华的小城,竟成了空壳一座,只剩风吹过街巷时卷起的尘土与破纸。

浔州知府不敢怠慢,立刻下令封锁消息,并火速上报巡抚衙门。同时调集绿营兵马,准备出征剿匪。可他心里清楚,这帮求活军绝非乌合之众,要想彻底剿灭,怕是没那么容易。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于浔州以南的山林之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