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1800年 > 第47章当兵政策

第47章当兵政策

陈东的军队,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套与众不同的规矩。*a\i′t^i~n/g+x^i^a`o^s·h¢u~o^.^c\o!m*伤退伍者赏银五十两,阵亡者则抚恤百两,并由军中专门派人照拂其家属,确保他们不至于流离失所。这一条律令在士兵心中扎了根,也使得士气始终高昂。

他手下统共有十一支正规军,编制严谨、训练有素。士兵每月俸银二两,军官则每升一级多出一成,即0.1两。如此设计,为的就是不让军官与士兵之间产生隔阂,保持上下一心。譬如一个小组长拿二点一两,排长二点二两,班长二点三两,营长二点西两,团长二点五两,旅长二点六两,师长二点七两,军长二点八两,司令二点九两,总司令则是三两整。¨丸,夲?神*栈· +嶵?芯/璋′截-更\薪·快!虽说如今这支军队名义上称“11个军”,实则不过是每个军也只有旅的规模,所以主将每月仅得二点六两。政委与各级军官同薪,不分彼此。

这样的制度,在当时堪称罕见。它不鼓励等级森严的压迫,反而强调官兵之间的平等与联系。一位新兵入伍不久,曾在私下里嘀咕:“咱们当兵的和当官的差不了几钱银子,是不是太轻了?”老兵听后嗤笑一声,拍了拍他的肩,“小子,你不懂。*如\蚊?王. `吾\错/内_容\这叫心齐。上面的人不敢骑我们头上,下面的人也不怕往上说话。”

而真正让士兵们热血沸腾是立功有奖赏,缴获七成归公,三成归己。一场仗打下来,只要胜了,便有可能捞到几两甚至十几两的外快。这成了无数人拼命的动力。

每当战鼓擂起,号角吹响,总有几个年轻的面孔露出兴奋的笑容。不是因为他们嗜杀,而是因为那一份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及背后支撑他们的信念。有人曾说:“打仗是苦,可打赢了就有银子,家里就能过上好日子。”也有人说:“咱不怕死,就怕死后家人没人管。”

陈东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亲自制定并严格执行这些条例,既是为了稳定军心,也是为了打造一支真正的铁血之师。他知道,只有让士兵相信自己不会被遗忘,他们才会愿意用命去拼。

正规军大概3万3千人,分散防守各地。俘虏们平日里是干粗活的劳工,战时却成了冲锋陷阵的敢死队。他们身上的盔甲、手中的兵器并不短缺,甚至比一些民兵还要齐整。这些人多是曾经反对陈东的地主家丁、被收编的旧官兵,也有因小罪入狱的犯人。他们被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强制劳动,若有战事,便被派上战场当敢死队。

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生死。陈东的救活军从不给战俘的家属任何补偿,仿佛这些人的命本就轻如鸿毛。然而,对于那些尚存一息希望的人来说,只要立下功劳,或者熬过整整三年的服役与劳作,便可重获自由之身。这个承诺像一根悬在深渊上的绳索,有人拼命攀爬,也有人早己放弃挣扎。

而在整个军事体系中,民兵则扮演着另一重角色——他们是正规军的后备力量。平时训练严格,但极少参与实战。他们的身份介于军与民之间,既不是完全脱产的职业士兵,也不是纯粹的普通百姓。虽然每月领取的军饷只有正规军的三分之一,但他们同样享有战功奖励,战伤抚恤和阵亡赔偿家属优待。一旦受伤或战死沙场,其家属将受到军队照拂,不至于流离失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