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第20章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20章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红三军处境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下,经红三军和黔东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而共同创建起来的。+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这块独立完整的根据地的开辟过程,不仅反映了创建根据地的艰巨性,而且也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不仅为湘鄂西失败后转战千里、损失巨大的红三军创造了休整、发展的条件,使自湘赣革命根据地西征后,艰苦奋斗、屡遭挫折的红六军团能有目标地向黔东进发,得以实现同红三军胜利会师,并结成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而且为红二、六军团新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有力地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红军征战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根据地创建过程中,黔东军民创造了一整套基本经验,形成了一套优良传统,培植了独特的黔东革命精神,给黔东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

一、根据地的内涵及特点

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初,各项建设工作便随之展开,形成了开辟根据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主要抓了党政建设和武装斗争,开展了土地革命、民族工作、统战工作、反“围剿”斗争,抓了财政金融、交通邮电、商业贸易等经济工作,发展文教、卫生等事业。黔东革命根据地能够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建立、发展和壮大,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党的建设在逐步克服“左”倾错误影响过程中得到恢复和加强,是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红三军入黔时,部队的各级党、团组织早已被“左”倾错误领导者解散,当时全军登记在册只有4名党员。尽快恢复红三军的党组织和政治机关,成为根据地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建立和发展地方党组织的前提条件。枫香溪会议后,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领导下,恢复建立了军党务委员会、军政治部和团以上的政治机关,大部分党员经过重新登记,恢复了党籍。在恢复军队党组织和政治机关的基础上,又从根据地的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了中共黔东特区工作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在此期间,停止了在红三军中的错误“肃反”,党组织成为根据地的领导核心。为加强苏区党的建设,还制发了“关于共产党组织在秘密环境下的活动方式”等文件,并为根据地军民反“围剿”斗争作了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以后,又成立了中共黔东特委,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坚守斗争。黔东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进一步弘扬。

(二)从实际出发,发动群众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体现了根据地民主建政的特色

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首要任务。参加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红军干部,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指导,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广泛深入发动群众,从根据地的实际出发,主要采取先组织农民小组,由小组选出代表,再由代表选出总代表组成乡工农兵代表会议,成立乡苏维埃政权,凡一乡之事,均由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苏维埃政府执行。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红三军还采取办短期训练班等形式,培养苏维埃干部,积累政权建设经验。17个区、100多个乡革命政权的逐步建立,使黔东贫苦人民政治上翻身当家做主人,特别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诞生,标志着云贵地区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产生了重大革命影响。

(三)加强革命武装建设,努力提高红军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是根据地宝贵的建军经验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军队建设,与其他根据地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重新恢复军队中的党、团组织,重建政治机关和政治制度,很快消除了军内因“肃反”长期存在的人人自危的阴影,开展了党、团员重新登记和发展党、团员工作,提高了军队的政治素质。二是改造具有迷信色彩的“神兵”队伍,组建地方武装,并适时过渡为红军正规部队,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红军到达黔东后,随即提出与以农民为主体的“神兵”武装建立革命的联合,对其进步头领实行团结、改造的方针,对混入“神兵”中的阶级异己分子进行清洗、镇压,对代表工农群众的“神兵”领袖则加以重用。在团结、改造“神兵”武装,建立游击队基础上,成立了沿河、印江、德江、黔东、川黔边5个独立团,组建成红三军黔东独立师,标志着地方武装向正规红军迈出了重要的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