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驻地后,师长检查其伤口并让军医包扎,此次行动虽有人员损失,但为部队准备了粮食,打破敌人封锁。
此后敌人进犯,我军在多地击溃敌人进攻,敌人不甘失败又调集两千多人合围护国寺,独立师退至钟灵寺伏击,激战一天消灭敌军百余,自身伤亡二十多人,杨光模与团政委胡宏升战斗时,政委中弹脚断,他背政委跑十多里,终因伤势过重政委牺牲,他掩埋政委后继续战斗。
,!
独立师撤离梵净山向湖南转移找主力红军,途经多地时在石号坡遭反动民团袭击,杨光模与部队失散,后于1934年底回到沿河。此时黔东苏区被敌人蹂躏,天宫井反动头目扬言杀他,他有家不敢回,躲进山洞,后听从乡亲劝告逃到德江县泉口司的芦统溪,靠帮人、说春、背脚生活十三年,期间革命信念从未动摇。1948年革命烽火燃遍全国,他得知国民党反动派将垮台,便回到家乡迎接新曙光。
解放后,杨光模担任村农会主席,带领乡亲清匪反霸、进行土地改革,无论天气如何,都带着民兵追捕匪首,将其捉拿归案,维护地方稳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先后任初级社、高级社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心扑在生产上,与社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保护发展桐棬经济林木,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并获表彰。
三十多年来,杨光模常以红军黔东斗争事迹和自身经历给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述革命先辈与苏区人民共患难建立政权的历程,勉励大家热爱党和祖国,为建设祖国出力。生活中他也身体力行做好事,搭桥修路、帮病妇治病、背小学生过河等,还调解民事纠纷,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深受乡亲爱戴。
然而,长期劳累和艰苦斗争让杨光模身体不堪重负,1985年1月,他因劳累成疾医治无效离世。乡亲们悲痛送别这位老共产党员、乡苏维埃主席、红军老战士,他的革命精神和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行,成为人们铭记和学习的榜样。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