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重庆市属革命老区秀山县基本情况概述

重庆市属革命老区秀山县基本情况概述

,还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如白术、玄参、金银花、黄精等 ,是中药材种植大县 。

二、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文化脉络

(一)先秦时期

商周时 ,秀山县地属商于之地 。春秋属巴国南疆之域 。秦时 ,县地属黔中郡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 ,创造了独特的巴文化 。他们以渔猎、农耕为生 ,与自然和谐相处 ,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传说和遗迹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秦汉至南北朝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 ,县地属武陵郡 。西汉始元三年(前84年) ,县地属巴郡涪陵县南境 。东汉建安时县地属丹兴县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省丹兴县置酉阳县 ,秀山境属之 。两晋、南朝时期不变 。这一时期 ,随着中原文化的不断传入 ,秀山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 ,商业活动也日益频繁 。

(三)隋唐时期

隋开皇中置务川县(今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县地改隶梁州务川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 ,务川隶巴东郡 ,秀山境域仍属务川 。唐武德四年(621年) ,以巴东郡之抚阳、务川置务州 ,实行羁縻 ,县地属务州务川县 。唐贞观四年(630年) ,改务州为思州 。开元二十年(732年) ,秀山境属江南道思州务川县 。隋唐时期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秀山与外界的交流更加密切 。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开始传入 ,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四)宋元时期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 ,于县境西南置平茶洞 ,属羁縻思州 。¨x^i¢a!o~s^h\u/o_c-h+i·..c\o\m^随后 ,县境内各地土着首领建有邑梅、平茶、石耶等地 ,号称“土知府” 。南宋淳佑十二年(1252年) ,县内先后建邑梅宣化军民府、平茶承化军民府、石耶顺德军民府 ,均隶属思州 。元大德六年(1302年) ,改邑梅为佛乡洞长官司 ,撤平茶承化军民府置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 ,石耶顺德军民(土知)府不变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在重庆称帝 ,国号“夏” 。时邑梅洞长官司主动献土归附 ,故改邑梅佛乡洞长官司为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土知府 。宋元时期 ,秀山地区的土司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 。土司们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他们修建城堡、庙宇 ,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使得秀山的经济和文化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五)明清时期

明洪武四年(1371年) ,朱元璋推翻“夏”政权 ,因邑梅、石耶归附迟 ,明洪武八年(1375年) ,罢邑梅、石耶二土知府 ,并降为长官司 ,属酉阳宣慰司 ,不久改隶重庆卫 。撤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 ,置平茶洞长官司 ,并分平茶地置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 ,隶属湖广思南宣慰司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 ,上述二长官司直属四川布政司 。明永乐元年(1403年) ,改邑梅洞长官司隶重庆卫 ,割石耶司地(今平凯街道莲花、清溪场镇三合一带)置地坝洞副长官司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溶溪苗民起义 ,反抗土司 ,赶走长官 ,迫使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迁治酉阳上济里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罢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 。自明永乐起 ,逐渐形成秀山地区历史上有名的“百里四司” ,即平茶洞长官司、邑梅洞长官司、石耶洞长官司和地坝洞副长官司 。这一格局延续至清雍正末年 。清雍正四年(1726年) ,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邑梅、平茶、石耶三洞长官司及地坝洞副长官司献土改流 ,清置流官 。至此 ,清朝废除了秀山地区的土司制度 ,秀山土司建置到此结束 。清乾隆元年(1736年) ,清政府以邑梅、平茶、石耶、地坝四洞疆域并析酉阳东南境的石堤、打妖、晚森、宋农等原土司据地 ,始置秀山县(县治位于今清溪场镇三合场) ,因境内有“丹崖翠壁 ,秀色如画”的高秀山而得名 。初隶黔彭厅 ,寻废厅改隶四川省川东道酉阳直隶州 。清乾隆五年(1740年)于石堤设立巡检署 。清宣统末年(1911年) ,秀山宣布接受重庆军政府领导 ,结束清朝在秀山的统治 。明清时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