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隋朝其实很有趣儿 > 第125章完结

第125章完结

再者,隋朝灭亡南陈后,曾大量改变了南陈原有的政治区划,甚至,还摧毁了南朝数百年的古都建康(诏建康城邑宫室,并平荡耕垦,更于石头置蒋州),这些举动,无疑是加深了南朝人民的不安定感。-餿`艘`晓·税?蛧, ¢蕞¨薪.璋′节¨埂¨芯+筷\

因为这些关系,当“徙之入关”的谣言传出后,才会有如此广泛的市场,南朝人民才会以如此激烈的态度实施反抗。

当然,政治危机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出在南方世族身上了。

南方世族在侯景之乱后遭遇了严重打击,但也没有正式消亡,毕竟几百年来根深蒂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南方世族的力量虽然不再像东晋、刘宋、南齐、南梁那样能够上达天听,控制朝纲,左右政局,但是基层控制力依然可观。

然而,隋朝灭陈后,却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设置基层的胥吏乡正,意图将北方的户籍制度带入南方,将国家机器的力量渗透到基层。

关于这个乡正的问题,李德林和苏威有过争论,李德林就对此颇有异议:“本废乡官判事,为其里闾亲识,剖断不平,今令乡正专治五百家,恐为害更甚。且要荒小县,有不至五百家者,岂可使两县共管一乡。′s·a~n,s+a^n_y+q/.-c*o*m+”

李德林所说的“为其里闾亲识”的将被废除的乡官,在南方,实际就是仍然控制基层的世家豪族。他认为乡正“为害更甚”,担心的倒未必是乡正害民,他担心的,是北方政府贸然将国家机器深入基层,会不会引发这些世家的强烈反弹,毕竟,这是他们所剩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自留地了,要是这都被国家抢了,那他们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就几乎是被隋朝给摧垮了。一旦如此,这些世家豪族,哪怕豁出命来,也会想要跟隋朝一较高低的。

很可惜,当时李德林的意见并没有被接受,在轻松平陈的乐观思想下,杨坚根本不认为这些“乡官”能造成什么了不得的声势——连陈叔宝这样的大人物都被轻松生擒了,我们还怕名不见经传的“乡官”吗?开什么玩笑!

于是,制:“五百家为乡,置乡正一人;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李德林的担心有没有道理呢?其后一年的叛乱证明了,有道理。反叛的这些人的具体背景,虽然史无明文,但根据只言片语,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多是豪族——“高智慧、汪文进等作乱江南,庐州豪杰亦举兵响应”,“泉州人王国庆,南安豪族也,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

针对如此声势强悍的叛乱,杨坚要怎么办呢?首先第一步,当然是要镇压,杨坚派去镇压的人,就是平陈之战时在上游有突出表现的杨素。?我·地?书?城^ ·免′废~悦/毒/

南朝地面的叛乱,特点很鲜明,就是声势大,但力量散。力量散表示,没有特别难对付的势力,最强大的高智慧、汪文进、沈玄懀也不过尔耳;但声势大表示,打完一派还有一派,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俩字儿——累人。

杨素的平叛,初时确实是所向披靡——素帅舟师自杨子津入,击贼帅硃莫问于京口,破之。进击晋陵贼帅顾世兴、无锡贼帅叶略,皆平之。沈玄懀败走,素追擒之。然后,他就跟最强的高智慧正面对抗了。

高智慧敢称天子,势力自是非同小可,“据浙江东岸为营,周亘百余里,船舰被江”,一时之间,杨素要想搞定他,也没那么容易。

此时,有个叫来护儿的,提了个建议:“吴人轻锐,利在舟楫,必死之贼,难与争锋,公宜严陈以待之,勿与接刃。请假奇兵数千潜渡江,掩破其壁。使退无所归,进不得战,此韩信破赵之策也。”

这位来护儿,后来成为了隋朝的名将,这场战事,就是他的成名战。以后在《炀帝篇》里,我们会详细介绍这个人。

来护儿的这条计策显然是有道理的,正面交锋,高智慧有人有船,地形也不吃亏,杨素很难占到便宜,所以,只能出奇制胜。杨素也是一世名将,赞同来护儿的意见。于是,来护儿就亲自充当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