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哥,我们这样打磨身体,不用学习军中武艺吗?”
也只有朱棣才会这样称呼唐仨仁,而且也只有唐仨仁才会认真的回答他朱棣的一些问题,朱标不会,朱棣的父皇朱元璋更加不会。,墈^书^君~ +毋.错?内?容/
唐仨仁闻言,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不可测的智慧。
“武艺固然重要,但身体是基础。没有强健的体魄,再高深的武艺也难以发挥到极致。你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在打基础,磨练意志,强健体魄。只有这样,将来在战场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而且,你们将来所用的武器,与平常的刀枪,不一样....”
长刀什么的肯定要配备,火器这东西核心是火药,而唐仨仁已经将大明的火药已经改良了许多,为了更配套火药,那些火枪什么的肯定是要更新换代的。
算算时间,这个时期的大明已经有了发射子窠的突火枪,这是滑膛枪的祖宗,滑膛枪就是枪管内无膛线的枪械。后面出现并使用几个世纪的火门枪、火绳枪、燧发枪和击发枪多系前装滑膛枪,现代滑膛枪多系后装滑膛枪,等等诸如此类,可以说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了。
唐仨仁的想法很简单,他造不出枪,但可以根据对后世的一些火枪认知,给予这个时期的工匠们一些建议。
还是那句话,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他们只是受时代的局限性而已,唐仨仁只是简单的将滑膛枪今后需要朝提高射程,减小后坐力,减轻重量,快速装弹,改善外观,增加发射弹种等方向发展的大概说上一说,大明的一些能工巧匠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又有大量的银钱投入,自然是让大明的火枪有了极速的前进。`优-品~晓_说/徃\ *首`发!
只不过还没有投入使用,还在继续完善当中,算算时间,再有一两个月,应该第一批趋向于完美的滑膛枪将会出现。至于后面的膛线枪,要求有些高,暂时只在构想当中。
虽然一些车床已经用上了蒸汽机,但想要用车床车出完美的膛线枪管来,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够搞定的,唐仨仁已经将相关的构想告诉了工匠们,最终能不能搞出来全看大明的工匠们手底功夫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唐仨仁自然不会闲着,这不正在训练这群勋贵子弟们吗?他知道,单凭火器的改进,还不足以让大明军队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取决于武器装备,更取决于士兵的素质和训练。
至于为什么要选三千勋贵子弟,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明初的时候勋贵们再如何混蛋,他们对于大明的忠诚是不用怀疑的。
先进的火器率先给他们用,自然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这么说吧,这些勋贵的子弟们首要条件是不差钱,对大明的忠诚也不错,如此就不用担心一件事。
这件事情就是,你将一件价值百两的武器交到他们手里,不需要担心他们回头就把这东西给卖了。
这里不是说那些穷苦老百姓不适合,而是目前还不适合,等到以后滑膛枪能够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了,再有就是膛线枪准备着手了,这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研究一代,投入使用一代,设计准备一代,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习惯了。~小_说.C,M\S~ +已_发¢布*醉,歆+彰_結/
唐仨仁望着这群勋贵子弟,与朱棣解释道:“武艺自然是要学的,但你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只有把身体锻炼好了,才能承受得住高强度的训练和战斗。至于近身战斗,等你们的基础训练完全没有问题时,我自然会安排人教你们。”
朱棣神色惊讶,唐仨仁将这两天的训练称之为“基础训练”,这般高强度的训练都叫基础训练,那后续的?
他不禁暗自咂舌,心想这基础训练已然如此严苛,那真正的训练又会是何等模样,恐怕绝非轻易能够驾驭的。
唐仨仁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道:“莫要小看这训练,它是后续所有战斗素质的根基。根基不牢,个人战力再强在一些武器面前也是不堪一击。只有根基扎实了,后续的一些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朱棣闻言,心中稍安,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刻苦训练的决心。朱棣这个时候的年纪虽然还小,不过唐仨仁却是有意重点培养这位了。
原因很简单,朱标和朱雄英都不会像正常历史上那般了,所以朱棣自然也没有机会造反当永乐大帝了。
“仁大哥,我明白了。我会全力以赴,打好这基础,那二团团长,我想去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