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深夜加急奏折
次日深夜。*r·a+n′t?x¢t../c¨o¨m¢
御书房内烛火通亮。
李承明揉着太阳穴,面色微微有些疲惫。
立在一侧的老太监忙将参茶端过去。
“皇上,时候不早了,是不是该休息了?”
抿了一口参茶,李承明望着桌上成山的奏折,当即摇了摇头。
自去年开始,疆国连年灾害,冬天雪灾,夏天水灾,百姓流连失所,民不聊生,李承明虽然命令各地开仓放粮,可灾民数量太多,就连内库的银子也全部调了出去,效果微乎其微。
此刻望着这些汇报灾情的折子,李承明头疼的捏着眉心。
“募捐情况如何了?朕命皇后带头让后宫嫔妃捐些金银首饰,统计出来多少?”
李承明将参茶推到一旁,问着身旁老太监景公公。
“回皇上……”
景公公忙跪倒在地,脸色煞白。
“老奴愧对皇上,连宫女也算上,只募捐了1500两银子。”
闻言。
李承明烦躁地摆摆手。
“先起来吧。”
国库空虚,如今根本拿不出任何银子,去年就开始大旱,到了冬天连日暴雪,今年本就收成不好,再这样下去,怕是很多有流民揭竿而起。
前阵子已经有地方府衙上报,治下流民上山为匪。¨??2′??8_,¨看?°书÷1·网)? ?&=更3&μ新£??最?全D{
继续这样下去。
整个疆国怕是会出大问题。
“你说,朕在朝堂上募捐赈灾,是否能筹到银子?亦或者……拿出几个位置,能否换到些赈灾银子?”
此话一出。
景公公额头当即冒出冷汗。
支支吾吾不敢言语。
国库没有银子,就连皇上的内库银子也全部调往灾区赈灾,但,什么人手里有银子。
豪门世家!
谁都清楚,地方士绅豪强,朝堂上的世家子弟,族内有着大量的也银子,不仅有银子,还有粮食。
“罢了,你一个老太监懂什么,此事让朕好好想想。”李承明摆摆手,打开一道奏折,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富林县的奏折上来了吗?其他几人均是出身世族,唯有这个状元郎秦宇,身世穷苦,是否真是这样,奏折还没送来?”
“来了来了,崔公公的折子傍晚就到了,老奴一直不敢打扰皇上。”
景公公忙从一摞奏折里面,将老崔加急送来的折子拿出来。
“朕瞧瞧。”
李承明打开奏折。
皱着眉头看了起来。
一旁的景公公见皇上眉头逐渐舒展开,心里不由松了口气。
看来!
崔公公前去报喜的这个状元郎,应该同世族没有关系。?搜`搜#^小?&说°o网¥ ;已+¨?发/布1¢最,?μ新*?£章(?节*
“哈哈哈哈,好好好!”
合上奏折。
李承明爽朗大笑。
“穷的饭都吃不起,全村节省口粮,这才供出一个状元,父慈子孝,家风良好,当地村民朴实,纷纷相送,就连喜银都出不起,给了两个窝窝头……”
如今朝堂上,世家子弟众多,也都是科举出身。
很难再看到一个贫苦人家出身的人才。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这一点,李承明很清楚。
某些政令一旦涉及世家利益,就连朝堂都不出去,当场就会被这些官员联名否决。
“好一个有国才有家,先有国才有家,听听,没读过书的百姓都知道这个道理,这些世家子弟难道不清楚?”
尤其是看到折子中,秦宇家人说的一句话,李承明更是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御书房内踱步。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崔公公能这么写,足以证明状元郎一家并非世族,甚至同当地豪强并无联系。”
“嗯。”
状元、穷苦出身、家风良好……这些条件集合在一起,想要等到这样一个人才,实在是太难。
“怕就怕,是个死读书的,最后读的跟那些世家子弟一样,读成傻子了,百姓无粮可吃,居然能说出为什么不吃肉这种话,简直混账!!”
“景伴伴,偷偷安排一下,明日正午,朕要出宫,亲自考验考验这个秦宇。”
景公公连忙领命。
崔公公可是宫里最有眼力劲的,绝对不可能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