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任务完成了,准备放到今年进,也想避税,群众落实惠,大家都同意了。.l+a^n¨l_a?n-w-x¢..c~o?m¨”
“谁也没签字,就你杨启明的大名,当时敢伸头,敢拍板,说不定成了冤大头。”丁书记说完,用手指指他的脑袋。杨启明一听,头上冒汗了,心里咚咚跳,会上同意的事,忘了补签名,只有自己一人在发奖金报告上签了字,忙说:“发奖金是陈董事长的主意。”
丁书记又说:“管他谁的主意,白纸黑字才算数。集团今年的利润,你也该考虑一下,凡事要从全局、大局出发,不能光顾自己的小山头,况且又不是你个人的钱,死守着干吗,给资本家呀?我奉劝你一句话,早交早主动,何必这样死脑筋。”
“公司改制遇到问题,打官司账号都封了,真的没钱。”
“没钱?账上趴三千万,你当我不知道?做人可要诚实。”
“那钱是贷来的,况且还要改制、还债,职工股票没上市,不少人来找我,这钱可是救命钱啊。-m¢a-n′k?a.n?s?h-u^.`c/o,m′”
“好了,好了,别扯这么多客观理由。你回去,写个情况送来,国家资产,不能个人说了算,要不非乱套不可,一座金山也得让你挖出个大窟窿,社会主义的墙脚还不让你给挖塌啦?”丁书记严肃地说完,摆手让他出去。
杨启明回到办公室,叫来秦汉章,问:“去年股票利润能否进收入?”
秦汉章说:“这笔账去年已审计过,现在节骨眼上,怎么好进?”秦汉章刚走,杨启明把苏清辉叫到办公室,问道:“能不能重搞一个有大家签名的发放年终奖的决议?”
苏清辉吓得腿软,脸发青地说:“现在谁都怕,还没弄出来就会跑到丁书记手上,真的不行。”他失望地摇摇头,让苏清辉走了。
《改制》二十六(2)
杨启明换了条思路,能不能再与香港鑫宏基公司或其他外商谈谈,降低一下门槛,这关口也许过得去?许林君的话十分明了,只有改制成功,实力派进来,那帮家伙看到企业的希望,不会逼那么凶,待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企业又有新的生机。?墈¨书!屋?晓·税¨蛧^ ^已′发*布!蕞?薪_章!截-
下午,他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会上,他提出万一鑫宏基资金不到位,能不能降低一下门槛,为下一步重开谈判作准备。陈凯志说:“国企老板要保证国有资产升值,放在那儿,就是堆废铁,账上不亏,谁也没话讲。原来合同价那么高,突然变卦,谁说得清。搞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得慢慢来,反正时间有的是。他们陪不起,我们可陪得起,耗上十年八年,我们也不在乎。”
陈凯志说完,大家都用奇异的眼光望着杨启明,好像他跟外商串通一气,中饱私囊。杨启明无奈地摇摇头,没再言语。陈凯志老是阴一套、阳一套的,只要自己提出方案,他必然反对,好像把事搅黄,他就高兴,真是天下怪事。想当年,他办企业的锐气跑哪儿去啦?
开完会,杨启明回办公室,掂起沉甸甸的笔,写了“关于年终特别奖发放情况汇报”几个字,头脑乱糟糟的,眼前一片昏花,怎么也写不下去。这时,他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生疏的嗓音说有要事相告。他本想骂几句,无奈身子没劲,加上人处在危机中,警觉高了许多,答应晚上八点见面谈。
当杨启明来到昏暗的威尼斯酒吧,手抹了把脸,甩去伞上雨水,见一个手拿《时装》杂志的年轻人,坐在靠墙角的圆台边。他走过去,说:“我是杨启明,你找我有什么事?”年轻人拿开挡在眼前的杂志,说:“我有些东西,想给你看看。”
“什么东西?”杨启明坐下警惕地问。
“先要点儿东西喝吧!”年轻人不慌不忙地说。
杨启明象征性要了两杯红酒。年轻人喝口酒,说:“这酒味道不错嘛!”杨启明要杯白开水,喝下药去,酒杯摸也没摸,问:&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