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穷途客栈 > 第194章完结

第194章完结

朝廷官员问他,是否送了这诗给王春水,他说是。/精~武¨暁?税\枉· !已′发.布,最~欣/彰~截*朝廷又问他诗从何处来,他说是自己作的。

这下直接就倒了血霉了!

反诗居然是你作的,想来你就是那红枫教的匪首!

对待反贼,朝廷要做的就是斩草除根!

不停地审问拷打,他辩解之词只能是实话“作诗送王春水纯粹是对上司的恭维,万万没想到怎么与红枫教扯上了关系”。

朝廷不信,对于这个问题,还在朝堂上争论过。

但争论的却不是他有没有罪,而是杀他一人,还是诛他九族!

按理说叛贼自然是要诛九族的,这种事斩草除根没有什么好论的。

但实际上,朝中的聪明人,后来已经慢慢琢磨了过来:这文人作诗,讲究一份朦胧,但恰恰是这朦胧害人!你一朦胧,这么解释有理,那样解释也有理。这原本就是诗词的魅力,可若是与反贼这种事关联起来,便是有理也说不清了。

一个小小县令,查来查去与红枫教毫无瓜葛,找不到一丝关联。~萝?拉+小-税, ^蕞?新?彰′结*哽*辛^筷+所以很多人心里已然猜到:这里面怕是有那机缘巧合。宋县令作了诗不假,但却并非为红枫教所作。那红枫教拿到这首诗怕也是巧合而已。

事实如此,又如何呢?

宋县令死定了!

所以整个朝堂没有一个人说他无罪,最后争论的,也不过是要不要诛九族而已。

好在最后的决定是斩了宋县令,家人流放。

就这样,二十三岁的宋长云丧父。

父亲死后,宋长云跟着一大家子被流放了两年。

两年后,却又把他放了,做回了平头百姓。

为什么?

因为两年后,抓到了当初在王春水府中做卧底的那个红枫教余孽,受了刑,说出来当初自己如何见到这首诗,又是如何把这首诗在红枫教里传播开来的事实。

朝廷知道了宋县令确实是被冤枉的。

但没有为他平反。

这个反没法平,只能悄悄放了宋家一家人。

母亲早已在流放途中死去,实际上现在宋家的嫡系,只剩宋长云一人了。/6`妖`墈′书?罔? .首-发′

宋长云没法再考功名,因为父亲宋县令是反贼,反贼的子女,怎么可以考功名?

有那么一段时间,宋长云似是看破了人生看破了红尘,觉得人生追求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于是奉了道,当了道士。

宋长云觉得自己孑然一身,可以安心修行。

但实际上,大行王朝却派人在暗地里盯着他。

为什么?

因为他是反贼之子。

朝廷当然知道昔日的宋县令是冤枉的,但正是因为错杀了宋县令,所以要格外盯着他儿子,怕他儿子将来造反寻仇。

宋长云自己知道父亲是被冤枉的吗?

他当然知道。

父亲一生谋求的,是官场,是仕途,是如何加官进爵,他怎么可能做那造反之事?

所以宋长云一开始就知道父亲冤死,但他不知道的是:朝廷也知道他父亲是冤死的。

朝廷看了他几年,觉得此人已然入道,绝无报仇造反的念头了,便召见了他。

似是有那么一点愧疚,又似是想更方便地“看管”他,朝廷让他去星罗城,还帮他弄了道观,允许他开馆收徒,赐号天师。

为什么朝廷突然之间对他这么好?

宋长云只是微微一琢磨便明白了过来:朝廷怕是知道自己父亲是冤死的了,这是默默的补偿。

于是宋长云便到了星罗城,一待便是几十年。

创办“内一道”,传道收徒,只修内不修外,只修心不修身。

之所以定了这个道统,是因为他这辈子见了太多离合,深感儒家所谓“内圣外王”尽是虚伪之道,道理只是手段,成功才是目的。内圣,不过是为了外王而已。

所以宋长云敬道而诋儒。

要说如果宋长云在父亲死后一辈子孑然一身潜心修道,说不定最终还真能修成正果,但问题就出在来到了星罗城,当了宋天师。

到底是修行尚浅,道行不深。收了徒,有了势之后,他慢慢也变了。

道家所说的“逍遥”是心的无羁绊,但他却是真的“逍遥”了起来。

收了有钱人为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