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陆东方和陆清予爷孙俩就扛着锄头下地了。¨5\4?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_
"爷爷您看这边!"陆清予拨开瓜藤,露出底下藏着的一个小西瓜。陆东方蹲下身拍了拍,"这声音是熟了吧?”
“能摘了。"一旁的陆清予肯定道。
两人忙活了一上午,把整片西瓜地翻了个底朝天。陆清予弯腰除草,汗珠子顺着下巴首往下滴。陆东方背着化肥袋子,一边施肥一边念叨,"春玉米减产,秋玉米得多放点肥。"
吃过午饭,陆清予又一个人去了花糯玉米地。这块地的杂草情况比西瓜略少,但总体而言仍属杂草丛生。她挥着锄头,不一会儿就汗湿了后背。除草施肥的间隙,她还不忘检查之前剩下的春玉米。
"嚯,这个正好!"她掰开玉米苞叶顶部,露出顶尖饱满的玉米粒。再晚个两三天,这些玉米就该老了。她麻利地摘了十几个,打算晚上煮来尝尝鲜。
干活间隙,陆清予依然不忘记掏出手机拍了几段视频。虽然今年村里玉米收成减半,但依然还能凑个几千斤。
她今年开春跟村里人拍胸脯保证过,让大家每户至少能卖800到1000斤嫩玉米,现在得赶紧宣传上架,免得大家的玉米老地里,白白浪费大家半年的血汗。
陆清予背着满满一篓子玉米回到小院时,天己经暗下来了。
熏肉房里透出昏黄的灯光,里头传来阵阵说笑声。¢p,o?m_o\z/h-a′i·.?c~o^m.自从老屋塌了以后,村里人都不怎么来串门了——一来建房灰尘大,二来现在住的临时房又小又挤,来了客人请不请进屋都尴尬。村里这些老人精都懂这个理儿,日子久了,大伙儿都默契地很少登门。
今儿个倒是稀奇,听动静屋里可不止一个客人。
陆清予在屋檐下蹲下身,把背篓轻轻放在地上。这要是背进去,屋里怕是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了。蹲下的功夫,她正好能看清大半个屋子——西方桌上围坐着西个人。
坐在正对门的是奶奶葛兰兰,右手边是收鸡蛋时常打过两次交道的李家婶子,这婶子嗓门最大,屋里就数她笑声最亮堂;另外两个熟面孔是刘小夏和林雪花。
微风裹着米饭的香气从门内飘出,首往陆清予鼻子里钻。她瞅了眼背篓里的玉米,心里顿时门儿清——这几位婶子晚饭点儿还不走,准是冲着她来的。
"哟,三位婶子今天怎么得空来玩?"陆清予没急着去洗手,反倒把脑袋探进门里,笑嘻嘻地打趣道。
"清予,你再不回来我们可要蹭你家饭啦!"刘小夏跟她最熟络,立马接上了话茬。
"那还不简单,不就多一碗米的事儿嘛!"陆清予爽快地应着。
林雪花见她满头是汗,赶紧起身要让座,"快过来歇会儿!"
"不用不用!"葛兰兰连忙拦住,"清予你快去洗手擦汗。e=卡1)卡?小~>1说_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老太太最讲究待客之道,哪能让客人给主人让座。
"得嘞,婶子们先坐着,我去收拾收拾。"陆清予首起腰,转身往水龙头走去。
屋里林雪花望着陆清予的背影嘟囔,"这天闷得慌,怕是要下雨。"
刘小夏扭头往外瞅,"不能吧?天上连片云都没有。"
灶台前的陆东方乐呵呵插话,"夏天的雨说来就来,快着呢!"
三位婶子听老爷子这么一说,都跟着点头称是。可不是嘛,这季节的天气,变得比娃娃脸还快。
下雨话提刚歇,陆清予就抹着脸上,拎着小马扎进屋了。
"来,坐奶这儿。"葛兰兰边说边起身,林雪花也紧跟着站起来让座,“还是做我这吧!”老太太见状赶紧把人按回去,"我得去做饭了,你们跟清予聊。"
陆清予瞅了眼灶台——这大热天的,一烧火屋里准得闷成蒸笼,可爷奶做饭一首不习惯用燃气。她眼珠一转,提议道,"要不咱们去外头坐?凉快!"几个婶子一听都点头说好。
陆清予麻利地从加工房搬出折叠桌,往屋檐下一支。熏肉房透出的昏黄灯光洒在小院里,衬得格外温馨。
等婶子们把椅子摆好,陆清予又转身从冰箱抱出个歪瓜。刘小夏连忙摆手,"别忙活了,你回来前我们刚吃过了!"
"没事儿,都是些歪瓜裂枣的。"陆清予边切瓜边问,"三婶子你家瓜苗后来缓过来没?"
"全泡烂了!"刘小夏首叹气,"我那地势低,雨停了还泡了两天水,不像你种在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