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8日(晴) 郑东新区工地 / 夜班初体验
今早还没起床,手机就响个不停。¨嗖`嗖·小\税_罔? !冕!费*跃?黩¨我拿起来一看,是黄队在群里通知:
“今晚全员留夜,市站通知:月底必须完成b栋主体验收,项目部压力大,咱们得配合加速。上午八点开会,所有现场管理必须参加。”
我看了下表,才六点五十。简单洗漱后匆匆出了宿舍,整个工地像突然加快了转速。
会议在食堂边临时搭建的小会议棚开,坐了十来号人,除了项目经理周总、副总王工,还有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资料等几路负责人。我和几个刚来不久的小管理站最后一排,像旁听生。/t^a+y′u¢e/d_u·.·c/o-m-
周总一来就开门见山:
“b栋这个月必须验收,不是建议,是命令。昨天观摩结束,市建委当面问我要承诺,我拍了胸脯,今天就跟大家签军令状。出问题的,你们自己扛。”
话音刚落,项目办公室的女文员立刻递上几张a4纸,上面是验收任务分解表,时间精确到天、责任人精确到人名。
我扫了一眼,自己的名字写在“夜班辅助岗”下,任务是:协助夜间巡查、图纸校对、资料分类、图像留档。时间段:晚七点至次日凌晨两点。责任人:杨工、周磊。
我愣住了,白天在楼上干完,晚上还得干?但没人抱怨,大家神色都很沉。¨c?n_x.i!u?b¨a¢o+.\n¨e!t.像是一场战斗已经悄然开始,没人退缩。
白天我跟着黄队干杂事,整理脚手架围挡、检查配电箱位置,帮人送材料、搬铁锨,忙得晕头转向。下午四点回去洗了个冷水澡,吃完晚饭刚坐下,就被杨工微信叫走:“带上反光背心和记录本,到b栋楼顶。”
那是我第一次夜间作业。
夜色刚刚落下,整座工地亮起成片白炽灯。b栋楼顶有一层临边防护没装好,几块钢筋裸露在边缘,站在边上往下看,心脏都悬起来。
“看到了么?”杨工的语气不重,但眼神冷,“现在全郑州都盯着咱,任何一个安全疏忽都可能让我们完蛋。你这周几天负责夜间巡视,记录好每一个隐患,我半夜会抽查。”
我点头,接过手电和记录表。夜风吹来,混着钢筋的铁锈味和热天的湿气,空气中透着一股难言的焦灼。
我从楼顶一层层往下走,走廊、楼梯、施工井、临边、洞口、用电箱……每一处我都认真照着图纸看,哪怕不懂也都记下来。楼道角落里还有两位民工在装线,他们看到我,说:
“你这小兄弟是新来的吧?看你不是干体力活的料。”
我苦笑:“我也不想干,但不干更没出路。”
他们都笑了,说:“对,就这理儿。能熬得住的,最后都能翻身。”
快十一点了,我正打算从一楼巡完回宿舍,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有人喊:“别干了!别干了!楼上有人摔了!”
我一下子惊出冷汗,跟着跑上楼。原来是七楼一个电工踩空掉进了二次结构预留洞里,所幸下面垫了防护网,但人昏了过去,正被人抬下来。
杨工和王工都赶来了,几个工友连抬带架送上临时拉过来的三轮车,直奔省人民医院东院急诊。
我站在夜色里,只觉头皮发麻。事情虽不算致命,但要是传出去,就不是小问题了。
那晚,直到凌晨三点,我才从工地回到宿舍。
日记写到这里,天已经泛白。
我坐在床上想,工地上哪有什么真正的安全?所谓的“制度”,都是在一次次意外后逐渐堆起来的,而我们这些人,是用脚去试探制度漏洞的人。
但我也清楚,这次是我头一次真正感受到“责任”的重量。
我不是来混日子的,我得活着,也得往前走。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