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公里之遥的公路段上,勤远山头戴重盔,身穿大袄,满面漆黑,一身灰尘,不断地骑行,一辆接一辆,一趟接一趟。
这段路程,非常艰难。尤其是下雪天的时候,路面湿滑,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在路边的沟里,甚至连命都有可能丢掉。但只要车没事,勤远山就爬起来继续前行。因为虽然往返艰辛,但脱贫的心愿和致富的喜悦让他能够漠视这种艰苦。
有一次,赶上湘湖境内下雪,由于疲劳驾驶,勤远山连人带车摔在沟里,命都差点丢了。
反复几次有了些积累之后,勤远山开始组织青壮后生一起去“倒卖摩托车”,慢慢地钱赚得多了,倒车的经历也使勤远山积累了丰富的摩托车知识。
1991年,攒了50万元后,勤远山就在当地的县城里租了一个门店,开了一家摩托车零售店,“面积100来平米、员工20人”。别看店小员工少,顾客可不点都不少,最多一天就有20万的流水进账。
刚开始,勤远山没有办法直接从摩托车厂商那里进货,只能从一些代理商手里进货,每辆摩托车的成本至少要高出20%-30%。
但令人讶异的是,勤远山的这些成本高出20%-30%的摩托车在最终走向市场时,卖出的价格不仅比国有公司便宜,而且利润反而比国有公司更高。
而这种“绝处逢生”,得益于勤远山在通达集团所做的两个“小动作”。
第一个“小动作”是卖装摩托车的木箱子。勤远山看到装配摩托的木箱子结实耐摔,就把箱子集中清理好,找到附近的生产厂商,“要不要装配箱子?”就这样,一批摩托车运回来,还没开始正式销售,装配箱就先赚了5万多。
直接访问:【品味文学】www.pwd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