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申心里说:“到了明天,你会发现齐军的灶坑会只剩下3万,嘿嘿,走着瞧吧。”
但是,明面上,魏申却表现的不耻下问,说道:“庞将军,您看这时怎么一回事。”
庞涓面带得色,说:“现在不敢断言,等明日再说。”
转眼到了第三天,等到魏国军队再一次追到齐军的宿营地时,还是没有见到齐国军队的身影。
这一次,庞涓得到士兵的报告,说齐军的灶坑只有3万左右时,终于掩盖不住自己的喜色。只见他用手扶住额头说道:“这真是魏王的洪福呀。”
魏申心里明白,但是揣着糊涂问道:“将军并没有看到敌军,为什么却如此喜形于色?”
庞涓笑着回答道:“我本来就知道齐国人胆小,却没有料到胆小到如此地步,这到了魏国境内才三天,士兵就已经逃亡过半了。就这样还敢去天下争霸吗?”
魏申也面带笑容说:“话虽如此,但是齐国人想来狡诈,将军还是要小心为上。”
庞涓不屑的说道:“这是田忌不自量力,前来送死。我庞涓虽然没有多少才能,但这次一定要生擒田忌等人,来洗刷当年桂陵之战的耻辱。”
魏申心里明白,当年不仅庞涓面对齐军,过于轻敌,当时的太子申也同样瞧不起齐军。他们都认为,凭借魏武卒强大的战斗力,即使遇到埋伏也能全身而退。这次战争还没有开始就认为自己一定会胜利。
而孙膑却恰恰相反,他了解魏军的长处,更明白魏军的弱点。他知道在正面战场中,齐国军队是战不过精挑细选、强悍勇猛的魏武卒的。只有做到因势利导,利用天然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加上魏军的轻敌才会有机会。
无论是桂陵之战,还是马陵之战,都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骄兵必败!
可惜,自视甚高的魏国军队,自上而下,从将领到士卒都无法克服这个毛病,那就是:骄傲。
于是,魏申下令:庞涓和其子庞英,选精锐二万人,舍弃辎重,快马追击齐军。魏申率中军随后进军。剩下步兵由庞葱带领,在后方依次追赶。
所有的一切,和历史上一般无二。
都沿着孙膑的策划,一步一步发展着。
这一战,孙膑围魏救韩,退兵途中巧施“减灶计”,注定会在中国的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太子申和庞涓,都将成为孙膑一战成名的垫脚石。
直接访问:【品味文学】www.pwd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