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访问:【搜搜小说网】www.soeo.net
齐国大营中,孙膑不时的派出一队队的斥候。
一个斥候匆匆报告:“魏国军队已经过了沙鹿山,并且不分昼夜,兼程行军。”
孙膑听后,屈起手指,仔细计算起来。
良久,孙膑睁开眼睛。对田忌说道:“魏国军队舍弃辎重,兼程而进,这样在太阳落山时,一定会赶到马陵道(今河南范县西南)。”
马陵道位于鄄邑北60华里处,处于两山中间,不仅沟深林密,而且道路曲折,十分适于设伏。
孙膑曾经实地考察过马陵道的地形,知道这里的树木丛密,十分利于伏兵藏身。
孙膑和田忌通过目光交流后,田忌说道:“诸位将领,打败魏军的时刻到了,下面请军师发布军令。”
孙膑于是下令道:“田盼带领部下袁达、独孤陈去马陵道设伏。先派士兵把马陵道的树木砍到,杂乱地横在道路上,不让魏军前行。留下其中最高大的一颗树,刮掉一侧树皮,露出白色树身。然后在上面用黑炭大写上六个字‘庞涓死于此树下’,再在旁边写上‘军师孙示’。”
顿了顿,孙膑接着说:“袁达、独孤陈各选五千弓弩手,埋伏在山坡上的树丛中,只等看到那颗大树下火光点燃亮起后,就万箭齐发。”
田盼带领部将袁达和独孤陈领令而去。
孙膑又发布第二道命令:“田婴率领一万精兵,在距离马陵道三里处埋伏。庞涓前锋过来时不予理会。等太子申等所有魏军过后,便从后方截杀。”
安排军令后,孙膑自与田忌率剩余军队远远地驻扎下来,准备随时接应。
在这里我们插一句话,古代的伏击战中,伏击方那么明显,被伏击的将军瞎了吗?为何看不见。
其实,在冷兵器时代,伏击战体现的只是一种气势。居高临下,会给对方一种巨大的压力。
在马陵道伏击的齐军并不比魏军多,甚至可能少于魏军。而在被伏击前,庞涓轻敌冒进,且战场是在夜晚,隐藏起来比较容易,所以伏击的齐军没有被发现。
······
再说庞涓一路追来,一路打听都是齐兵过去不远,心里恨不得身生双翅,一步赶上,所以只是催促士兵疾行。
当太阳缓缓落如西山的时候,大地一片苍茫。
庞涓带领大军终于赶到了马陵道。
一阵秋风吹过,夜色逐渐沉下来。
天上没有月亮,士兵什么也看不到,只得慢慢前行。
忽然,前军来报:“前面的道路被许多树木阻断了,无法行军。”
庞涓冷笑道:“这是齐军害怕我军紧跟其后,故意设的计策。”
正当士兵们开始搬开断树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士兵喊道:“将军,这里有一颗大树,被刮掉了树皮,上面好像有字,只是天黑看不清写得是什么。”
庞涓听到禀报后,虽然大家看不到,依然是大手一挥,下令道:“传令,全体士兵戴上头盔。默数十下后,向山谷两侧发射火箭,连发五支。”
于是,魏军全体带上头盔。然后张开弓箭,开始默数十下,点燃火箭后,向两侧山谷万箭齐发。紧接着,又是第二支点燃的火箭,然后是第三支、第四支、第五支。
魏武卒是战国初期最精锐的士卒,每人可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冠胄带剑,嬴三日之粮。
所以,每人连发五只火箭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庞涓带领的两万魏军,庞英率领一万七千人谷外待命。三千人进谷,每人5支火箭,就是15000支火箭。
历史上的庞涓带1万人入谷,现在,庞涓按照太子申的要求,只带3000人进谷,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加上太子申早就提前派斥候侦查好了地形,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非常有效率。
很快,马陵道两侧山坡上的树木开始燃烧起来。
埋伏的齐军也开始向下开始射箭。
但是15000支火箭很快燃着了山谷两侧的树木,埋伏的齐军开始慌乱起来,向下无法跑,向上火势越来越大。
埋伏的齐军开始哭爹喊娘,乱作一团,有的被烧死,有的被踏死,再也无法放箭,只顾逃命。但是天黑,到处是树丛和火光,又是山坡,齐军只能拼命向山顶跑。
山谷中的魏军则是开始缓缓后撤。
由于士兵戴上了头盔,加上剧情发展和孙膑预计的不一样,所以齐军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