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有效的伏击,对魏国军队的损伤并不大。
这一切,都源于魏申和庞涓的安排。
马鞍马镫的出现,让庞涓开始认真对待魏申。
魏申也知道无法改变庞涓,但是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作为主将,魏申有权要求士兵戴上头盔。要知道这个时候,大部分国家的士兵都不喜欢戴头盔。但是魏国由于国力强盛,士兵都配有头盔。
对于弓箭,头盔可以极大地减少伤亡。
另外,古人都喜欢玩弄玄虚。像孙膑一样,非得等魏军举火后,才发箭。这就让魏军得到了主动。
所以魏申告诉庞涓,一旦发现一颗被刮掉树皮的大树,上面可能有文字。千万不要打火把看,而是要立刻戴上头盔,然后发射火箭。3千人,每人5支就是1万5千支火箭,相信足够点燃山上的树木和枯草。至于为什么魏申知道马陵道还有被刮掉树皮的大树,魏申也懒得解释。
果然,火箭引燃了山上的草木。埋伏的齐兵被迫暴露出来,庞涓就知道有埋伏了。于是按照乙方案发布军令。
按照魏申的说法,两人制定了甲、乙两种方案。甲方案由庞涓制定,按照没有伏兵设计。乙方案由魏申制定,按照有伏兵设计。
其实,原本魏申计划叫a方案和b方案的,但想了想,还是临出口,换成了甲方案和乙方案。
于是,庞涓指挥魏军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回师行军,慢慢向魏申的中军靠拢。
而清楚历史走向的魏申,直接执行的就是乙方案。
但是,魏、齐两军的角色却掉了个,原本的伏击者变成了被伏击者,而原本的被伏击者变成了伏击者。
所以,当事先埋伏在马陵道三里外的田婴,等太子申大队过后,发动伏击时。却发现前方的太子申大军严阵以待,而后方又传来喊杀声,是率领后军的庞葱包抄过来。
田婴的命运就此决定······
是役,魏军大获全胜。大破齐军5万军队,生擒田婴、田盼等齐将。可惜的是田忌和孙膑乘乱逃走。
田忌逃回齐国,而孙膑却不知所踪,据说是回到了鬼谷子身边。
齐军饮恨马陵道,死伤无数。
同时,陈兵魏国边境,觊觎魏国河西之地的秦国军队,闻讯火速撤军。
马陵之战依然天下瞩目,震惊诸侯。
直接访问:【品味文学】www.pwd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