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魏世家 > 第11章 齐国的祝贺

第11章 齐国的祝贺

直接访问:【搜搜小说网】www.soeo.net

整个大梁充满了喜悦的气氛,国人纷纷走出家门,用自己特有方式的做着庆祝活动,一切喜悦的源头来自魏王宫,因为太子申要大婚了。

大梁城中的鸿胪寺亦是最繁忙的地方之一。

(鸿胪寺:中国古代官署名,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

各国参加太子申的使节就住在这里。

本来一个太子的婚事也没有这样的隆重,但是魏国挟马陵之战的威势,各国纷纷释放善意,太子申的婚事也成为了一场变相的诸侯会盟。

此时,太子申正走在去王宫的路上。

恰好途径鸿胪寺,这时一位外国的使臣刚走出大门,正要上车。

太子申这时也掀开车窗上的帘子观察,正看到这位使臣。

只见一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人,垂手站在车前,看着侍从搬着上车的脚踏。他戴着头巾,身穿齐国的服饰。

太子申的脑海中马上想到一个人,此人出身贫寒,但是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被拜为政卿大夫,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同时也是齐国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这个人就是淳于髡。

历史上关于淳于髡的故事有很多,此人博学多才、善于辩论,数次为齐王出使诸侯。

例如,齐威王八年,楚发兵伐齐。齐王使淳于髡至赵国请救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之退兵。

人们大概都知道“一鸣惊人”的故事吧。就是淳于髡劝诫齐威王使用的隐语。

齐威王刚刚继位时不理国政,沉湎女乐,齐国陷于内忧外患之中。淳于髡不顾个人安危,劝诫齐威王,并讲了那个著名的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的故事。从而一语惊醒梦中人,使得齐威王开始振作起来,变法图强,从而使齐国富强起来。

魏申的心里明白,战国时代的竞争,不仅仅是诸侯国国力的竞争,更在于人才的竞争。

于是,他让车子停下。

此时的淳于髡也看到了停下的车子。魏国太子的车驾标志非常明显,精通外交的淳于髡马上知道了这是魏国太子申的马车。

于是,他过来拜见太子申。

魏申下车后,互相见礼。

魏申对淳于髡说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近日得见先生,实在有幸。”

淳于髡观察魏申的神色,感受到魏申是发自真心的尊重,虽然不明白魏申为什么有如此态度,但心中对魏申顿生好感,同时对魏申也重视起来。

“太子抬爱外臣,外臣亦仰慕太子的功绩,实乃人中龙凤,此行为太子大婚贺。”

确实,太子申在马陵之战中的表现,有些人认为是庞涓的功劳,但是齐国内部反复研究后,却了解到这位太子的不凡。

两人寒暄后,魏申继续向着王宫行走。

只是心中不有暗暗召集,战国的名人不断出现,我魏国的人才呢?

这些日子来,魏申仔细梳理了一下历史,回忆整理了一下这个时代的名人,思索着那些人能够为魏国所用。

对战田忌和孙膑时,他就想到了鬼谷子的另外两个学生:苏秦和张仪。虽然对两人的人品不敢恭维,但两人的才干却是经过历史证明的。

还有就是魏申最为喜欢和崇拜的道家代表人物,大名鼎鼎的梦蝶化蝶的庄子了。

其中,张仪本身就是魏国人,魏申已经派人去寻找了。

至于庄子,曾有庄子游大梁见惠施的故事,也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以及“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典故。

所以,只要庄子来了,魏申有信心把他留下来。

······

到了魏国王宫,魏申拜见了魏惠王。

魏申向魏惠王讲到了见到齐国使者的事情。

魏惠王也在为齐国的事情烦忧着。

马陵之战后,魏国军队大破齐军。齐国事后应该即使派遣使者来商讨赔偿事宜才对。

春秋战国时代,一场战争结束后,事后结局往往都是战败一方要向胜利一方割地赔款的。

不知道齐国内部是如何考虑的,也许是魏国的表现超出了齐国的计划。原本齐国对马陵之战是志在必得的,谁知剧情出现了偏差,预想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