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穷人和富人,差在哪
刘裕、何无忌都竭力劝阻。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也反对投降桓玄:“如今天下大势,就取决于父亲和桓玄两人。桓玄现在占据朝廷大半疆域,一旦放他进入京城,再没有人能够阻止他,董卓之祸就在眼前了!”
刘牢之大怒,“这个道理我难道不懂吗?现在要打败桓玄易如反掌,但打败桓玄之后,朝廷必然不能容我!我们就要大祸临头了!”
他很怀念北府军之初,他给谢玄打工的日子。谢玄知人善任,是个好老板,谢家也能够搞定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他只管一门心思打仗就够了。
后来的老板王恭眼高于顶,鼻孔朝天,骑个马能磨破大腿,这种人也配掌管北府军?现在的司马元显,更是一个残暴愚蠢、骄傲自大的纨绔子弟,这一次讨伐桓玄,大军行动前,刘牢之想拜访司马元显,商讨一番作战计划,司马元显竟然说没有提前约定,拒不接见。而据刘牢之所知,当时司马元显在府中并没有什么正事儿,而是在歌舞宴饮!这让刘牢之心中哇凉哇凉!
司马元显拒不接见刘牢之,要么是看不起他,要么是猜忌他,要么就是极其不靠谱,死到临头还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
这样的人也配当老板?
刘牢之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一直希望的都是在一个好老板的手下,安心做个打工仔。他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做老板。
以刘牢之现在的权位和威名,就算他真心给老板打工,也没有哪个老板敢要他了。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刘牢之的出身让他有一种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自卑。
而桓玄与刘牢之恰恰不同,他出身高贵、心比天高,一直以来都坚信自己值得拥有整个天下。虽然没有那个雄才大略,但有那个雄心壮志。
桓玄曾经和玉弘真人喝茶聊天,说:“真人以为,天下富贵之人和穷苦之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玉弘真人没有回答,只道:“请桓公赐教。”
桓玄:“不敢当。在下以为,富贵之人和穷苦之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野心。”
玉弘真人就是从那时候确定了,桓玄就是那个足堪大用的人。因为他有推翻朝廷的野心!
如今,桓玄的野心很快就要实现了。司马尚之已死,刘牢之倒戈,司马元显再也没有任何倚靠!
此时京城之中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桓谦、桓修、桓石生等众位堂兄弟不断将京城中的消息透露给桓玄,同时放出各种消息扰乱人心。
“北府军刘牢之投靠桓玄了!”
“桓玄的军队已经快到石头城了!”
“先头部队已经从淮河开到朱雀桥了!”
......
司马元显很多下属害怕受到牵连,已经偷偷离开了京城逃命去了!司马元显自从宣布讨伐桓玄,还没有离开过京城,荆州军就已经要打进来了!
司马元显这时候想起了父亲司马道子,他来到蒋侯庙,父亲果然又在这里烧香祷告。之前孙恩大军从长江直奔京城而来的时候,司马道子就是这样整日在蒋侯庙烧香。
父子二人当然知道此时烧香恐怕已经于事无补,但他们已经黔驴技穷,只能这样求得一点心理安慰了。
刘牢之的北府军成了桓玄的前锋部队,北府军高喊着:“放下武器、可免一死!”冲进京城,所到之处畅通无阻,没有人敢阻挡大军铁骑。
从事中郎毛泰带领亲信兵丁来到了蒋侯庙,在这里找到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对不住了,相王、小王爷!请两位随在下走一趟吧!”
司马元显和司马道子一看这架势,就立刻明白了,毛泰不是要忠心护驾,而是要抓了他们去邀功领赏的。
墙倒众人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缺少落井下石之辈。
司马元显一顿臭骂,并没有让毛泰感到羞愧,反而白白挨了一顿打。
这个毛泰祖上也是历代为官,父亲毛安之曾获简文帝信任器重,在宫中掌管晋军守卫皇宫。毛泰的堂兄毛璩现在担任益州刺史。
毛泰本来是相王府的亲信,有一次司马元显到毛泰府上喝酒,中途要走,毛泰强行挽留,司马元显执意要走,毛泰半是威胁半是开玩笑的说:“大人如果一定要走,我会留下你的脚。”
司马元显哪能容忍下属对自己说话没大没小,当即勃然大怒,愤然离去。两人自此产生了矛盾。
桓玄派毛泰去捉拿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