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些捉襟见肘!
没有抢到的大臣只好捏着鼻子去更远的地方采购!
这样一来,无疑减缓了大臣们收集物资的速度。
且,皇帝还在动用国库进行采办。
大臣们会动用自己名下的商户来收集物资,却还是得给皇室留下些许物资来。
大臣们捏着鼻子,一边在心头怒骂顾宸,一边加派前去寻找物资的人手。
更何况,大臣们动用如此大金额的银两去采办,总不可能损了其他产业的利益。
他们便只好想尽办法,周转资金,让自己的产业尽量不受影响。
但,那么大一笔银两被抽调出去,大臣们的产业还是不可控制的出现了低迷。
或者说,整个镐京的商铺的情况皆不算景气。
大臣们急得上火,却无计可施。
因为考完了,那些士人们在等待放榜之时,也有了闲心去拜访其他士人。
可是,他们心系科举考试的成绩,始终放不开全部心神,只好找话题,转移注意力。
而近期闹得最哄哄烈烈的事情,便是晏城疫病一事!
这些在科考前只参与过捐赠的士人们之间,倒是刮起了一阵讨论晏城一事的风气。
有时,一些世家公子们还会加入讨论中去。
百姓们走到何处,皆有可能会听到讨论之声,久而久之,百姓们也便时常对晏城十分关注。
这让企图让百姓们逐渐淡忘晏城一事的大臣们无奈至极。
他们又不能像慕容羽和周邈一样,干脆将这些士人关起来了事!
见暂时未出什么事,大臣们便也放任这些士人们去了。
反正到了放榜日,这些士人对晏城一事再如何关注,也会将注意力转回到科考之上来!
恍惚间,便到了放榜日。
这些忙的有些昏了头的大臣们才不得不分出心神给科考。
他们在放榜前一天,便对着自己家的小辈耳提面命,还命人在酒楼中选好了位置,只等次日放榜。
按理说,大臣们是不会对放榜如此关注。
可,那些之前被关押的士人们在放榜前一日被放了出来。
待放榜之日,这些人无疑也会前去观看。
这无疑加大了大臣们寻人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