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做好领导必备法宝 > 第九章 领导表扬下属时的讲话1

第九章 领导表扬下属时的讲话1

其效果则可能是事倍功半。一般说来,部下开始为他办某件有意义的事情,就应在开头予以表扬,这是一种鼓励;在这种行为的进行过程中,领导者也应该抓紧时机再次表扬,最好选在他刚刚取得一点成就的时候约谈一次,这样有助于您的下级趁热打铁,再接再厉。另外,请不要忘记,当他的工作告一段落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下级期望得到您的总结性的公开表扬。当然,在与下级交谈中,表扬也是有“度”的,适度表扬将会使您的下级心情舒畅,反之,则可能使他感到难堪、反感。因此,领导在讲话中必须从内容方式等诸方面把握好这个“度”。在上下级的语言艺术中,表扬总是“点石成金”之术,但它仍需根据不同情况巧妙运用,只有恰当适宜的表扬,才能在交谈中架起“心桥”,使上下级关系更加和谐。

3.表扬要实事求是

领导对下属的表扬是对其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对于激励下属、树立领导威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调节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但要收其灵验之效,领导首先要明辩是非,善别良莠,将自己的表扬建立在事实根据的基础上。这样,“铁证”如山,大家才能心服口服,自觉效仿,使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关系保持和谐、团结,“包青天”的形象才能悄然而立。

汉高祖刘邦很擅长对有功之臣进行评功封赏,对萧何尤为赏识,他起兵于沛时就任命萧何为县丞,做汉王后又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成了帮他夺天下、定乾坤的三杰之一,常常在众大臣面前得到刘邦的表扬。到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后,摆功评赏,认为萧何功勋最卓著,封之为“先酂”。赐予很多采邑。有些功臣不服气,向刘邦进谏道:“臣等亲自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多则打仗百多次,少则几十次,攻城掠地,各有其功。萧何未曾有汗马之劳,只会舞文弄墨,发发议论,根本不会打仗,却功居我等之上,原因何在?”大臣们的发问有理有据,刘邦的回答更是妙喻连珠。他问道:“你等知道打猎吗?”群臣道:“当然知道。”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群臣不知其意所指,只答道:“知道。”刘邦

巧妙喻道:“打猎时,追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兔踪迹指示其所在位置的是人。现在各位的功劳就像打猎时的猎狗,任务是能抓到猎物;而萧何就像猎人一样,他的功劳在于发现猎物,确定其位置并指点给你们捕捉的方法。况且你们只是自己随我奔走,最多也只是兄弟三人,萧何则是带领全宗族几十人都跟着我,他的功劳是他人难及的。”很显然,众功臣据理责问,似是众怒难平,弄不好便会以一失众,使群臣之间、众臣与萧何之间矛盾激化,刘邦的表扬为自己埋下了一线危机。这对于一个初定天下的君王而言决非是利事。而刘邦巧用妙喻,将萧何的功绩一一陈列出来,既说明自己平时的表扬和此时的赏赐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又巩固了自己作为开国之君的地位,树立了自己以功行赏的明君形象。群臣自知萧何之功非己所能及,一改昔日不服之想,敬仰有加。刘邦以萧何功居群臣之首,特准他“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为自己的社稷树立了一可依重的支点。

对于一位领导来说,要做到实事求是以功行赏,首先必须掌握公正这一原则。不管是谁,只要他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工作甚至仅仅提供了一条有创意的思路,都应该受到表扬。相反,即使是皇亲国戚,也无功不行赏。也就是说,领导一定要坚持表扬的无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表扬的效力。

4.表扬要放下架子

放下“架子”表扬下属可以用谦虚、虚诚的姿态来表现。秦廖公得知百里奚是个人才,就想方设法用五张羊皮把他从楚国的囚牢里赎出来。此时的百里奚已是年逾七十的长者。当人把他带到秦穆公面前时,秦穆公忙亲自为他打开囚犯的镣铐,尊之以上座,并向他求教治国之策。百里奚对秦穆公的行为感到受宠若惊,推辞道:“下臣乃亡国之臣,还有什么值得您垂问的。”缺乏信心的百里奚语气里透着伤感和自卑。秦穆公恳切地说:“虞君不信用您,所以才招致亡国之祸。这并不是您的罪过呀!”秦廖公通过剖析虞君之过巧妙地表扬了百里奚的政治才能,鼓励了他的信心,而秦穆公诚恳、谦虚的求教态度,更是对百里奚治国之才干的无声表扬。真挚的表扬使百里奚鼓起了信心,大为感动,与秦穆公连续三天交谈了自己的治国施政主张。

秦昭王也是位礼贤下士的君主。有一次,秦昭王把范睢请到宫中请教道:“寡人早该亲自接受您的教导了,正好赶上匈奴义渠的急事。寡人从早到晚忙着向太后请示对策。现在事情处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