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3章

第3章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多用来嘲笑自不量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病入膏肓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左传·成公十年》。膏:(音ɡāo高);肓(音huānɡ荒);我国古代医学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

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冤杀了大夫赵同和赵括以后,心里一直很不安。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夜里,景公在蒙眬中,看见一个披头散发的大头鬼,朝他走来了,指着他叫嚷着:“你无辜地杀了我的子孙,我要报仇!”景公吓得急忙藏进卧室,大头鬼跟着破户而入。景公大叫一声,醒了。

从那以后,他就得了重病,全国的名医都看过了,还是不见效。他就派人到秦国去请医生。秦桓公就派了一名医术很高明的名叫缓的医生,专程到晋国去给景公医病。

医生还没有到,景公又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他在昏昏沉沉中,梦见从他的鼻孔里,钻出两个一寸长的小人,站在他的枕头边谈话。一个说:“那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他会伤害我们的,你看我们躲在哪儿最好?”另一个说:“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这话是说:我们到横膜上面,心脏下面,他就没法治咱们了。

正在这时候,忽听有人高喊:“秦国的医生到了!”

晋景公睁开眼睛,果然医生来了。那位医生看了景公的脸色,又细心地摸了脉,摇摇头说:

“这病无法治啦!因为病在横膈膜的上面,心脏下面,用灸法攻治不行,用针法治疗达不到,汤药也不行,无法救治了。”

景公听了,想起刚才做过的梦,点点头赞许地说:“你真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啊!”于是就送给医生一份厚礼,送他回国去了。

没有过几天,晋景公想吃新收的麦子。手下的人给他烹调好后,还没吃,只觉得肚子胀,便走到厕所去,终于跌在那里死了。

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故事,概括成“病入膏肓”,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病情到了无法医治的程度;也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逼上梁山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水浒传》。

北宋末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地冲击着以宋徽宗赵佶、太师蔡京、太尉高俅等为代表的大地主大官僚统治集团。《水浒传》就是以描写这些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水泊梁山英雄人物,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水浒传》的作者,一说为施耐庵,一说为罗贯中,再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施、罗两人均为元末明初人。

林冲是梁山农民起义军里武艺高强的头领。他原是高俅的部下,任八十万禁军的教头。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在五庙看上了林冲的妻子,就想陷害林冲后霸占她。后来高俅以要看林冲的宝刀为名,把林冲骗入商议军机大事的白虎节堂,又以林冲带刀闯入白虎节堂图谋寻刺的罪名发配沧州。在充军沧州的路途中,高俅吩咐两个解差在野猪林杀害林冲,被鲁智深解救。林冲到沧州后,被分配去管理草场服劳役,高俅又派人放火烧场,妄图烧死林冲。这时,林冲知道自己的妻子早已自杀,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便拔刀杀死了高俅的帮凶陆谦,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上了梁山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根据这些故事,后来人们便概括出“逼上梁山”这个成语,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用来比喻不得已去做某件事。

暴虎冯河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暴虎:空手搏虎:冯(音pínɡ平)河:徒步过河。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以后,生活腐朽、荒淫,打击贤才,重用坏人,把国家弄得濒临危亡。面对这种情况,统治阶级内部有些稍有点政治远见的人,也感到既痛心又恐惧。当时,有一位贵族便把自己的这种心情,用诗歌倾吐了出来,写成了《小旻》这首诗。全诗六章共四十八句。第一、二章写周幽王任用坏人,实行错误的政策和策略,政权眼看就要崩溃了;第三章写朝廷当权者腐败无能,无益于治好国家;第四章写朝廷背弃先王,只会听信浅薄的主张,很难成事兴业;第五章点出天下是有贤明的人才,能治理国家,但周幽王不任用他们;第六章借喻自然事物,指出国家危亡在旦夕,心里十分恐惧。

这首诗的第六章是: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人:人们;其一:指暴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