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系照片;在本词下面,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简说】
元末谢升孙在他得到的《满江红》两首后面(其中之一即本词)的跋中,说本词“似金人废刘豫时,公(岳飞)欲乘机以图中原而作此以请予朝贵者”,并说“可见公为国之忠”。
高宗绍兴七年(1137),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奏请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奉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本词大概是在回鄂州之后所作。
上片是以中原昔年的繁华来对比如今在敌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下片是叹息南宋王朝统治之下士兵牺牲、人民死亡,景况十分萧条。最后希望率师北伐,收复中原,然后回来重登黄鹤楼,庆祝全国统一。韩元吉(二首)
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许昌(今河南市名)人。官至吏部尚书。晚年徙居上饶(今江西市名)。有《焦尾集词》一卷,今佚。
霜天晓角蛾眉亭①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②,愁与恨、几时极。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③。试问谪仙何处④,青山外⑤,远烟碧。
【注释】
①蛾眉亭:《安徽通志》说:“蛾眉亭在当涂县北二十里,据牛渚绝壁,前直二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然,故名。”牛渚是山名,山北突入江中,名采石矶。梁山,即天门山。
②两蛾凝黛:将东西梁山比之为凝愁含恨的眉黛。
③塞笛:边声。
④谪仙:李白到长安,贺知章读他的文章,称他为“谪仙人”。见《新唐书·李白传》。
⑤青山:在当涂县东南。李白于唐代宗宝应元年(962)死于当涂令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人遵照诗人遗志,改葬青山。陆游《入蜀记》:“(青山李太白)祠在青山之西北……有唐刘全白所作墓碣。”
【简说】
词人站在位于绝壁之上的蛾眉亭中,下临大江,远望两山对峙,这就是李白所歌咏的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词人的眼里,这东西两山正如两条蛾眉,凝聚着无穷的愁恨。换头指出愁恨的缘由,是听见了“塞笛”。原来这地方在南宋已是边地,经常受到敌人的威胁和进扰,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虞允文曾在此大破金兵,即所谓“采石之捷”。在此地听见“塞笛”,使人不由对**日非感到忧心如焚。怒潮急风,也正象征着词人的心情。最后几句是怀念长眠青山的大诗人李白,而有不胜沧桑之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