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①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②。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③。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注释】
①汴京:本北宋首都,这时是金国首都。赐宴:这里指招待南宋使臣的宴会。《金史·交聘表》:“大定十三年三月癸巳朔,宋遣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裔兴等贺万春节。”按宋孝宗乾道九年为金世宗大定十三年,韩元吉此词当作于本年(1172)。教坊乐:唐代开始设置“教坊”,是专管宫廷中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以及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的官署,宋代亦有教坊。这里的教坊乐指原属北宋宫廷的音乐。
②凝碧旧池头:凝碧池在唐东都洛阳神都苑内。《唐两京城坊考》卷五说:“苑内最东者凝碧池……禄山入东都,宴其群臣于凝碧池。”《明皇杂录》:“天宝末,禄山陷西京,大会凝碧池,梨园子弟,欷歔泣下。乐工雷海青掷乐器西向大恸。王维陷贼中,潜赋诗云:‘秋槐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宋时汴京亦有凝碧池,辛弃疾《声声慢》词小序中指出:“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③梨园:唐玄宗时乐队演奏的地方。唐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见《唐书·礼乐志》。这两句是说听到当年梨园弟子的演奏,禁不住自伤年华老去。
【简说】
在沦陷将近半世纪的旧都汴京,作者以南宋使臣身份参加了金国的宴会,席间听到北宋宫廷旧教坊弟子的演奏,想起安史乱时乐工雷海青在凝碧池头大骂安禄山而的史事,不禁万感交集。这时正值北地三月,杏花带愁开。往日水流潺潺的御沟,如今已干枯无声,似乎是在倾听那暗伤亡国的呜咽。袁去华(二首)
袁去华,字宣卿,奉新(今江西县名)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善化县(今湖南长沙市)知县,因反对郡守于荒年向百姓征赋而被谪为醴陵(今湖南县名)县丞(县令的辅佐),后又知石首县(今湖北县名)。他学问渊博,文笔精健,尤长于词赋。有《袁宣卿词》一卷。
安公子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①。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益②。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跟,寄烟波东去③。念永昼④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⑤,残照依然花益。
【注释】
①这四句写早春风光,嫩黄的柳丝中传出阵阵鸦啼,风雨过后,春寒料峭觉衣单。
②人人:指作者爱人。哀弦危柱:指乐器上的弦和支柱。这五句先问归燕有否见到他的爱人,继而又想象她的住处一定是窗户紧闭,屋里灰尘堆聚在她弹过的残破乐器上。这是指人去楼空。
③庾信曾作《愁赋》。见姜夔《齐天乐》注⑧。这四句自问为谁愁上眉端?又因无法解除愁怀,只好请流水带走相思之意。
④永:长。永昼:即昼永,日长之意。
⑤厌厌:即恹恹,精神不振貌。
【简说】
本词内容是惜别伤离,在作者的词篇中有一定代表性。上片从景到人,向归燕打听暗示双方音问不通。下片由人到景,写自身相思之苦。结末以花坞残照衬托怀人心情。
作者还有一些词反映怀才不遏、报国无路的慨恨,风格与这类词不同。
剑器近
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①。海棠正妖娆处,且留取。悄庭户,试细听、莺啼燕语。分明共人愁绪,怕春去。
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未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偷弹清泪寄烟波②,寒喧,到了浑无定据③。断肠落日千山暮。
【注释】
①赖倩得:幸而请到。倩:请人帮助。
②烟波:烟雾笼罩着的江湖水面。
③浑无定据:完全没有什么一定可靠的依据。浑:完全。
【简说】
这首词是春深怀人之作。上片写夜雨淅沥,惊醒词人。词人担心花凋,但风吹雨停,海棠犹艳,不免暂感欣慰。这里已透出词人惜春之情。接着写恐春将归,莺啼燕语,愁与人同。这里把莺燕人格化,说它们的**鸣叫不是欢乐,而是愁诉,语意新巧,如此把恐春归去的愁绪写得细致入微。
下片写红日当午,绿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