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词三百首 > 第24章

第24章

一时超群出众。

⑧何事:什么原因。

⑨药市:指成都街头定期买卖药材的集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记载了成都九月九日重阳节药市的情况。

⑩元夕:即元宵,也叫灯节,在阴历的正月十五日。

花时:成都春天百花盛开,以海棠花最著名。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诗即专写海棠。

欹(qī欺)帽:歪斜着帽子。垂鞭:骑在马上垂下鞭子,从容缓行的样子。

尊:同“樽”,酒器。全句是说,听到歌女的清唱,想起了南郑的军营生活,感叹**,常常在酒席前掉下悲伤的眼泪,无心取乐。

封侯:东汉班超,少时投笔从戎,有“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壮语。后在西域立大功,封定远侯。这里指取得功名;事在人为,要靠自己的努力。

由天:我不相信为国建立功业的事要靠天来安排。

【简说】

本词是乾道九年(1173)春天,作者从南郑前线调回后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时作。词的上片是作者对从军南郑弯弓打猎、挥笔赋诗的军营生活的珍惜和怀念。下片写成都的药市灯山,万花如锦,令人沉醉。但作者抗金抱负不得实现,心中无比悲愤,只能樽前流涕。词的最后,作者指出:抗金报国功名的取得不是靠天,而是靠人的力量,反映了作者坚定的抗金信念和壮志未酬的悲愤而慷慨的心情。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雪晓清笳乱起②。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③。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④。睡觉寒灯里⑤。漏声断、月斜窗纸⑥。自许封侯在万里⑦。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⑧。

【注释】

①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蜀隐士。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四《师伯浑文集序》:“乾道癸已(九年),予自成都适犍为(嘉州),识隐士师伯浑于眉山,一见知其天下伟人。”

②雪晓:下雪的早晨。这句说,在雪花纷飞的清晨,军营四周吹起了清晰响亮的笳声。

③铁骑(jì记):身披铁甲的骑兵。这句说,一长列披着铁甲的骑兵,肃静无声,看去就象水流那样整齐。

④想关河:想起关塞山河。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青海际:即青海湖边,在今青海省东北部,当时都沦陷于金。全句意思是说,梦境里不知是什么地方,听到清笳的声音,见到铁骑的阵容,不由联想起沦陷中的雁门关、青海湖的边塞风光。

⑤睡觉(jué决):睡醒。这句说,一觉睡醒,人还在寒灯淡光的深夜里。

⑥漏:即漏壶,古代计时的用具。漏声断:漏壶里的水滴光了,表明夜将尽,天快亮了。

⑦封侯万里:见《汉宫春》注。

⑧鬓:脸颊两边的头发。全句意思说,有谁能知道我呢?鬓发虽然已经斑白掉落,但抗金报国的壮志雄心还没有丧失。

【简说】

乾道九年(1173)夏天,作者赴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县),路经眉山,与隐士师伯浑相识,后作此词相赠。陆游写过许多富有爱国激情的记梦诗词,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的上片写梦游中的境界;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上下片一气呵成,意境壮阔,风格豪迈。

渔家傲寄仲高①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②。扁舟何日寻兄弟③。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④。鬓丝几缕茶烟里⑤。

【注释】

①仲高:名升之,陆游的堂兄,比陆游大十二岁。他在政治上投靠秦桧,桧死后罢归,淳熙元年(1174)卒。

②红桥:桥名,在绍兴。

③扁舟:小船。

④愁无寐:由于愁绪而失眠。

⑤鬓丝:形容鬓发斑白而稀疏。这句说:额边出现了斑白的头发,而时光都消磨在茶水雾气的生涯中。

【简说】

本词是作者在四川成都时作。这首词是寄给罢归在家的堂兄仲高的,词里流露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情。其实,他是借乡愁以表达自己受到投降势力排挤打击的满腔悲愤。词的笔力委婉、深沉。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②,但月夜、常啼杜宇。③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④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⑤。

【注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