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词三百首 > 第36章

第36章

塞多种榆柳,故称榆塞。摇落:衰落,暗喻人民失望。宋玉《九辩》:“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两句是期望朝廷抓紧时机,一举收复失地,不要使边塞秋老,人民失望。

【简说】

南宋于1233年与蒙古军合围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次年城陷金亡。这首词大约写于此时。上片写南宋精兵长驱北上,敌军毫无斗志,中原父老也都知道金统治者日趋衰弱,形势与前大不相同。下片说金国必然灭亡,希望南宋朝廷要激励士气,发动军民,一鼓作气地收复失地。

霜天晓角仪真①江上夜泊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②。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③。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④,功名泪、欲盈掬⑤。

【注释】

①仪真:宋代州名,在长江北岸(今江苏仪真县)。

②江之曲:江水曲折之处。这两句是说夜宿氏江,寒意袭人,在江上北望中原,不胜感慨,因而长啸寄意。

③两句是说江水被鱼龙翻动,狂风卷地而来,浪涛拍岸,冲翻江边小屋。

④草草兴亡:在另一首《霜天晓角》(金山吞海亭)中,有“却笑英雄自苦,兴亡事,类如此。”是故作豁达之语。这里是从正面说,指国家兴亡大事,却被轻率处理。说“休问”,亦是愤极之语。

⑤功名沮:指自已忠诚为国,曾经有“书生万字平戎策。”(《虞美人》)结果是**日非,功名未就,空余泪满襟。盈掬:满握,形容眼泪很多。

【简说】

本词写江上夜泊的情景,反映出作者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伤时感事悲愤难平的心情。他在《六州歌头》(次岳总干韵)中说:“将军(指岳珂)何日,去筑受降城……百年事,心未语,泪先倾……偏安久,大义谁明。倚危栏欲遍,江水亦吞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在本词中的心情。张辑(一首)

张辑,字宗瑞,号东泽,履信之子。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受诗法于姜夔。诗有《欸乃集》。冯可久以为月下谪仙所作,呼张辑为东仙。写词亦衣钵白石,或效仿苏、辛。词有《东泽绮语债》二卷。

月上瓜洲①

南徐多景楼作②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③?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④。

【注释】

①月上瓜洲:原词牌是《乌夜啼》,又名《相见欢》。张辑为词,皆以篇末语为词牌立一新名,以求牌名符合内容。如他的《桂枝香》,新名为“疏帘淡月”;《齐天乐》,新名为“如此江山”等等。

②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东晋置徐州于京口。南朝刘宋改名南徐州。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楼坐山朝江,风景佳绝。米芾称之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古代诗人,登北固山,临多景楼,多有题咏。③神州:战国邹衍称中国曰赤县神州。后世因称中国为神州。④瓜洲:在长江北岸,为运河入长江处

。本为长江中的沙洲,因其状如瓜,故名。有渡口与镇江相通。

【简说】

这是张辑登南徐多景楼感时伤事之作。多景楼在南口(即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不仅倚山临水,风景秀丽;而且南口是南北交争、形势险峻的军事重地。志在抗金雪耻的南宋诗人们登上北固亭或多景楼,无不抚今追昔,忠愤填膺。陆游、杨炎正的《水调歌头》之外,岳珂的多景楼词写得最有典型性:“倩谁问,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落日潮头,漫写属镂恨。断肠烟树杨州,兴亡休论。正愁尽,河山双鬓。”(《祝英台近》)张辑这一首多景楼是小令,且看他怎么把类似的感触按自己的风格熔炼、安排的吧。

上片一连两个反问句:“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可谓悲愤之极。面对北面的滚滚长江,秋天的斜阳草树,已非一次了,郁结心头的愁和恨,已经压垮了精神。遥望中原,只见连天寒草,哪见故国神州?反问表示愤激,其实是沉痛的叹喟,辛弃疾也有类似的词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补天无术,徒然兴叹而已。下片,词人把自己的深沉悲哀,加以扩大,作为古往今来英雄烈士共同的悲哀:“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历史上东吴、两晋、六朝、隋唐,有多少帝王将相、英雄烈士,空怀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恨;空洒悲天悯人、亡国忧国之泪。多少恨与泪,一概付诸东流,与水长逝。这难道不是历史的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