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1章 痘疹诠麻疹

第101章 痘疹诠麻疹

或合人参白虎汤发之。

不寒不热,以荆防败毒

散发之。如兼疫疠之气,以人参败毒散发之。如尽一剂,不出,再作本汤服之,外用胡荽酒,又以

苎麻蘸酒遍身戛之,务令亟出。如三四作更不出,加腹中胀痛,气喘昏闷,则死证也。

景岳曰∶按此万氏之法,极得随时制宜之善,已尽发表之义矣。然发表之义,亦最不易,即如

营卫不足而疹有不能出者,其证甚多,若徒知发之,而不知滋之,则营卫有弱者,非惟不能发,而

且恐穷其源矣。此其或在脾胃,或在血气,必得其神,庶乎有济。如伤寒三表之法,实亦有关于此。

一、疹毒出尽,则邪气解散,正气自然和平。如发热烦闷,或呕吐,或泄泻,此毒邪壅遏,尚

未出尽也。烦热者,黄连解毒汤。呕泄者,柴胡橘皮汤。并外用胡荽酒,及苎麻戛法如前。待疹子

出尽,则烦热自去,呕吐自止矣。

一、疹有既收而余毒未尽,至三日之外又复发出,或至五六次不已者,此因发热之时,不避风

寒,致令邪气郁于肌肉之间,留连不散,虽曾解散,终属未畅耳。若兼杂证,亦当随证治之。

疹形色(九

属性:凡看麻疹初出之法,多于耳后、项上、腰腿,先见其顶尖而不长,其形小而匀净者吉也。若色

见通红,则疹发于心,红者,火之正色也。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也,养血化斑汤主之,或四物

汤加防风。色大红焰或微紫者,血热也,或出太甚者,并宜大青汤主之,或四物汤去川芎加柴胡、

黄芩,干葛、红花、牛蒡子、连翘,凉血滋阴而热自除,所谓养阴退阳之义,亦五死一生之证也。

若黑色者,则热毒尤甚,而十死一生之证,此尤不可不明察之而混为施治也。

凡疹初出色赤者,毒盛之势也。但大便调,咳嗽多,右手一指脉轻重取皆有力,虽势重不碍,

但当随证调理。若嗽少,右手一指脉无力,虽三日后收,其浑身疹疮变为紫色,壅结于皮肤之间,

若用解利之药,其色渐

转红色,嗽多流涕,颇思饮食者生,若投二三剂难变者难疗也。

疹涕(十)

属性:凡疹出至二三日,必两鼻俱干。待收完,看毒瓦斯轻者,清涕即来,就思饮食,此不必服药。若

清涕来迟,不思饮食者,须要清肺解毒,必俟清涕出,方可不用药。

疹吉凶(十一)

属性:或热或退,五六日而后出者轻。

透发三日而渐没者轻。

淡红滋润,头面匀净而多者轻。

头面不出者重。

红紫黯燥者重。

咽喉肿痛不食者重。

冒风没早者重。

移热大肠变痢者重。

黑黯干枯,一出即没者不治。

鼻扇口张,目无神者不治。

鼻清,粪黑者不治。气喘,心前吸者不治。

总论治法(十二)

属性:一、疹喜清凉而恶湿,痘喜温暖而恶凉,此固其**也,然亦当有得其宜者。如疹子初出,亦须

和暖则易出,所以发苗之初,只要发出得尽,则疹毒便解,非若痘之苗而秀,秀而实,而后毒解也。痘子成熟之时,若太温热,则反溃烂不收,是痘之后亦喜清凉也。故治痘疹者,无过热,无过寒,

必温凉适宜,使阴阳和平,是为得之。

一、痘宜内实,可用补剂;疹忌内实,只惟解散,惟初热发表时略相似耳。既出之后,痘宜补气

以生血,疹宜补阴以制阳。何也?盖疹热甚则阴分受其熬煎,而血多虚耗,阴津被克,故治以清火

滋阴为主,而不可少动其气,若燥悍之剂,首尾皆深忌也。世知痘证所系之重。而不知疹之杀人尤

甚,方书多忽而不备,良可太息也矣。

一、斑疹之毒,皆出于火。《内经》曰∶赫曦之纪,其病疮疡。故或遇二火司天,或司运之岁,

肺金受制,感而发者居多。轻则如蚊迹之状,或垒肿于皮肤间,名曰瘾疹。重者如朱点红晕,或片

片如锦纹,名曰斑疹。大抵色赤者吉,色黑者凶。其证似伤寒发热,凡三四日而出,七八日而靥也。凡此之类,皆属邪热,治之之法,惟辛凉解利而已。即若吐泻,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