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玉钥匙点之。若口舌生疳者,以吹口丹,或阴阳散敷之。
一、牙龈肿烂成疳者,此阳明热毒内攻也,杀人甚速,宜甘露饮主之,外用老茶叶、菲菜根煎浓汤
洗之,仍用翎毛刷去腐肉,洗见鲜血,乃以神授丹,或搽牙散敷之,日三次,或绵茧散亦可。若烂
至喉中者,用小竹管将绵茧散吹入,虽遍口牙齿烂落、口唇穿破者,皆可敷药而愈。然必有黄白脓
水者方可治,若色如干酱,其肉臭烂,日烂一分者俱不治。
一、牙疳臭烂,气**甚,舌白至唇,口臭如烂肉,大便泻脓血,肚腹胀痛,此胃虚毒瓦斯内攻
,胃烂之证。苦山根发红点者,此疳毒内攻,故见于山根,亦胃烂之证,俱不治。
一、痘疹退后,若有牙龈腐烂,鼻血横流者,并为失血之证,宜《局方》犀角地黄汤加山栀、
木通、玄参、黄芩之类以利小便,使热毒下行,外用神授丹治之,不可缓也。若疳疮色白者,为胃
烂,此不治之证。
痘疮中论列方(四十)
属性:保元汤(痘一)调元汤(痘二)五味异功散(补四)***汤(补一)
五福饮(新补六)九味异功(煎因二三)四物汤(补八)五物煎(新因二)
十二味异功散(痘二二)二阴煎(新补十)六物煎(新因二十)十一味木香散(痘二一)
二仙散(痘二十)六气煎(痘二五八)十全大补汤(补二十)十宣散(痘十四)
八珍汤(补十九)六味回阳饮(新热二)温胃饮
(新热五)理中汤(热一)七味白术散(小七)养中煎(新热四)
理阴煎(新热三)七味安神丸(小七三)益黄散(和十九)胃爱散(痘十九)莫能助
黄建中汤(补二七)芎归汤(痘十五)托里散(痘四)参内托散(痘七)
惺惺散(小二三)酸枣仁汤(补八四)人参固肌汤(痘十二)柴陈煎(新散九)
柴葛煎(新因十八)人参透肌散(痘十三)柴归饮(新因十五)苏葛汤(痘二七)升
麻葛根汤(痘二六)疏邪饮(新因十六)小柴胡汤(散十九)柴葛桂枝汤(痘三六)
参苏饮(散三四)柴胡饮子(痘四二)加减参苏饮(痘三四)五积散(散三九)
五柴胡欲(新散五)桂枝葛银渴(痘三七)双解散(痘四一)羌活散(痘三八)
麻黄甘草汤(痘三五)益元散(寒百十二)搜毒煎(新因十九)柴胡麦门冬散(痘二四)
天水散(寒百十二)败毒散(痘三一又三二)荆防败毒散(痘三一)六一散(寒百十二)
解毒汤(痘五一)黄连解毒汤(寒一)
甘露饮(寒十)消毒散(痘四七)
托里消毒散(痘六)五苓散(和一八二)泻黄散(寒五七)解毒内托散(痘五)
四苓散(和一八七)退火丹(痘八四)实表解毒汤(痘五四)导赤散(寒一二二)
苦参丸(痘九九)四味消毒欲(痘四八)当归丸(痘九五)大和中饮(新和七)
六味消毒饮(痘四九)三黄丸(攻六八)小和中饮(新和八)毒
防风汤(痘五六)承气汤(攻一)肉豆蔻丸(小五六)消风化毒汤(痘五八)通
关散(痘八五)橘皮汤(痘九二)凉血化毒汤(痘五九)独圣散(痘七八)匀气
散(痘九三)普济消毒饮(寒十三)蝉退膏(痘四六)化痰丸(小九九)消毒化
斑汤(痘五十)无价散(痘七九)三酥饼(痘八十)养血化斑汤(痘十八)败草
散(痘一二六)抱能丸(小八五)凉血养营煎(新因十七)
胡荽酒(痘百十八)保婴丹(痘百五)玄参地黄汤(痘八六)
水杨汤(痘百二十)
大连翘饮(寒七八)速翘升麻汤(痘二八)胭脂汁(痘一二五)犀角散(痘六三)
犀角地黄汤(寒七九)猪髓膏(痘一二二)快斑汤(痘七三)快斑越婢汤(痘七四)
荞麦散(痘一二四)鼠粘子汤(痘七六)射干鼠粘子汤(痘七七)茶叶方(痘一二一)
紫草欲子(痘六七)柴草木通汤(痘七十)白龙粉(痘一二七)紫草饮(痘六六)
紫草木香汤(痘六九)神授丸(因一五六)紫草散(痘六五)柴草快斑汤(痘六八)
绵茧散(痘一三四)如圣汤(痘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