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去毒血,
吐于水中,其血红者可治,黑者难治,须内服加味四圣散,或万氏夺命丹,外用万氏四圣散涂之。
一、靥后痘疔溃烂成坑,内见筋骨者,宜托里消毒散,或荆防败毒散加穿山甲、蝉蜕、僵蚕,
外用神效当归膏,或太乙膏贴之,或以白龙散敷之。
饮食(三十八)
属性:痘疮终始皆以脾胃为主,但能饮食,则气血充实,而凡起发灌浆收靥,无不赖之。故能食者,
虽痘疮稠密,亦自无害;不能食者,虽痘疮稀少,亦为可虞,此脾胃之调,所当先也。然证有不同
,最须详审施治。
一、痘有毒瓦斯正盛而不食者,当痘疮正出之时,虽不欲食,但得痘色真正,不为害也。盖热毒
未解,于将出未出之际,多有不欲食者,待毒瓦斯尽出自能食矣。其有痘已尽出而仍不欲食者,当徐
用四物汤加神曲、砂仁、陈皮,一、二剂必能食矣,
一、痘见灰白,别无大热停滞等证,而食少或不食者,必脾胃虚也,宜五味异功散,或***
汤。若胃中阳气不足,不能运化而食少者,此处而且寒也,宜温胃饮、养中煎,或六气煎主之。
一、凡命门元畅不足,则中焦胃气不暖,故多痞满不食,下焦肾气不化,故多二阴不调,此必
用理阴煎加减治之,自见神效,勿谓小儿无阴虚证也。
一、凡泄泻,或见恶心,或呕吐而不食者,尤属胃气虚寒也,轻则理中汤、六气煎;甚则陈氏
十二味异功散,或用六气煎合二仙散主之。
一、凡脾气不虚,但胃口寒滞,或痛或呕而不食者,宜益黄散。
一、凡停食多食而不食者,宜大小和中饮以清宿滞,或五味异功散加山查、麦茅、神曲、砂仁,
或合匀气散治之。
一、凡口疮不能进食,或咽喉疼痛而不能食者,但清其咽,痛止自会矣,宜廿桔汤,或加味甘
桔汤。
一、凡外感风寒,邪入胃口则不能食,须表散寒邪,邪散自能食矣,宜加减参苏饮,或柴陈煎
,或五味异功散加柴胡。
一、痘后别无他证而饮食不进者,此惟脾气不足,宜五味异功散,或温胃饮、养中煎之类主之。
程氏曰∶凡水谷不能运化而饮食不进者,只用保元汤加陈皮、麦茅、神曲、砂仁、扁豆、生姜
,呕者加真藿香。
徐氏曰∶痘疮不乳食者,有虚实二证∶或吐或利,面目青白或青黑色者为虚寒,宜温之补之;
若大小二便干涩,面赤而气壅,或渴或热,或目睛黄赤,气粗中满者为实热,宜清之利之。
咽喉口齿(三十九)
属性:咽喉司呼吸之升降,乃一身之橐也。毒瓦斯不能舒散,则壅聚于此,肿痛闭塞,水浆难入,则
死生系之,深可畏也。首尾俱宜甘桔汤加麦门冬、牛蒡子、玄参、杏仁,或加味甘桔汤,及《拔萃
》甘桔汤俱可用。热甚痛甚者,宜东垣凉膈散加牛蒡子,或以甘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石膏、木通、
牛蒡子、山豆根、射干,并外用玉钥匙点之。咽痛便秘者,宜四顺清凉饮下之。以上证治,必其能
食肉热者,方可用此寒凉之剂。若上焦虽热而下焦不热,或不喜饮食者,只用加味甘桔汤,徐徐咽
服,不必用牛蒡子,恐其性凉伤脾也。
一、咽喉肿痛,凡痘疮多有是证,但七日前见者为逆,七日后见者无虑。盖起发灌脓之时,内外
之痘俱大,以致气道壅肿而然,此痘也,非喉痹之毒也。待外痘既靥,则内证自除矣,不必治之。
徐氏曰∶凡咽喉肿痛不能饮食者,内服加味甘桔汤。外看身上有痘之最大者,此其毒瓦斯相连,
宜用香油灯草燃而淬之,一淬即愈。或用手捻破,以痘疔散涂之。
陈氏曰∶凡身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皆疮毒未尽,宜用四味射干鼠粘子汤。如不应,宜七味白术散。
一、痘疮弄舌吐舌者,脾之热也,轻者导赤散,甚者泻黄散。
一、唇口与五内相通,故热毒内发,口舌必先受伤,毒甚则口舌或紫或白或黑,舌或肿大,此皆
实热之证,宜内服黄连解毒汤加石膏、牛蒡子、木通、生地,或东垣凉膈散。若大便干结者,宜《
局方》凉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