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4章 痘疹诠痘疮3

第104章 痘疹诠痘疮3

味清凉,能润肺散气,利咽退肿,欲解痘疹热毒,此不可缺。

紫草味苦性寒,能凉血活血,制热邪,解痘毒,滑利大便。程氏曰∶大抵凡下紫草,

必下糯米五十粒以制其

冷性,庶不损胃气而致泄泻,惟大热便秘者不必糯米也。

蝉蜕散风清热疏邪气,故能解痘疮之毒风。

僵蚕散风消痰解毒,尤利咽喉。

穿山甲性窜而利,善通经脉,直达病所。凡痘有毒盛而郁遏不能出者,宜此达之,

然必藉血气诸药为之主,而以此为佐引则可。

犀角解心火及肝脾之火,凡痘中血热吐衄,及焦黑惊搐,烦躁不宁等证,皆可用之以解

热毒。

蜂蜜益脾生津润燥,可结痂亦可落痂。

朱砂镇心气,除热毒,坠痰涎,安惊悸,定神魂,凡心经痘毒,及痰火上壅有余之证,

皆宜用之。

琥珀安神定志,利水镇惊。

玄参能解血中之热,清游火,滋肝肺,除痘疹之热毒。

黄连解诸热毒,泻心肝大肠之火。

滑石甘凉下降,利水道,清解六阳之烦热。

石膏清肃大寒,善降阳明之火,凡属阳明实热,而为头痛目肿,口疮咽痛,身热烦渴,

狂躁便结者,非此不能解。

连翘清三焦浮游之火,解痘疹痈疡之毒。

栀子利小水,降脾肺膀胱之火,使从小便中出。

龙胆草性寒而降,大清肝肾之火,上退眼目之赤痛,下清足膝之热肿。

黄芩性味轻浮,能清肺金大肠之火。

大黄通壅滞,逐瘀血,退热攻坚,非有大实证,则不可轻用。

痘家药忌(六十七)

属性:人参、黄,皆补气助阳之剂,凡痘色白陷者宜用之,若红紫壮实者,用之则愈热而毒愈

炽,红紫者转为枯黑,反甚矣。

白术能燥湿,专补气分,亦能闭气,多用则润,气不行,痘难成浆,助阳生火,亦难收敛。

茯苓、猪苓、泽泻渗泄燥湿,能令水气下行,多服则**耗散,凡阴虚于下而精血不足者当

避之。

川芎性升气散,凡气虚者不宜多用,火浮于上而头痛浮肿者忌之。

生地性寒,肠胃虚寒者慎之。

升麻提气上冲,凡下虚上实,气壅烦躁者忌之。

柴胡清散而润利,汗多者不宜用,脾泄者不宜多用。

紫草性寒利窍,多服成泄泻,脾气虚者忌之。

鼠粘子通肌滑窍,多服恐内损中气,外致表虚。

蝉蜕能开肌窍,多服恐泄元气以致表虚。

麻黄开窍,大泄肌表,妄用恐表虚气脱。

干葛,性凉解肌,多用恐致表虚。

枳壳,下气宽肠,多用则损中气。

山楂,散血解结,多则伤血陷气。

砂仁,散气动气,气虚者不宜用。

乌梅,酸敛,宜散宜行者不宜用。

穿山甲,锐性有余,补性不足,若任用攻毒而不以王道为之帅,则无异追穷寇而出孤

注,能善其终者鲜矣。

人牙,性烈,发表太过,若妄用之,则内动中气,外增溃烂。

诃子、龙骨、枯矾皆能阻塞肌窍,欲通利者宜避之。

大黄,耗削力雄,血气中虚者不可轻用。

黄连,大苦大寒,原非浓肠之物,泄泻无火者大忌之。

山栀、黄芩、黄柏、石膏、龙胆草、滑石、远翘、前胡、天花粉之类,皆大寒之物,

非有实火热毒者,不得妄行滥用。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之类,性皆温热,凡烦热、紫黑、便结、毒盛者,皆不可轻用。

栝蒌仁开结陷气滑肠,凡虚痰虚火及中气不足,而为喘促胀满,大便不实者,皆大忌之。

桑虫,亦名桑蚕,不知创自何人,用以发痘,今浴医以为奇品,竞相传用。余尝遍考本草、

痘疹诸书,皆所不载,及审其性质,不过为阴寒湿毒之虫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发痘,惟其

寒湿,所以最能败脾。且发痘者,不从血气而从毒药,痘虽起而中则败矣,此与揠苗者何异?

矧以湿毒侵脾,弱稚何堪?故每见多服桑虫者,毒发则唇肤俱裂,脾败则泄泻不止,前之既

覆,后可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