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热不退而惊搐者,柴归饮。若外有风邪,内有热邪,表里俱热而惊搐者,生犀散。
一、风寒外感,身热无汗,但有表邪,别无虚证而惊搐者,败毒散或苏葛汤。寒邪闭甚
者,红棉散。然此皆表散之剂,若兼虚邪,不得单用此类。
昏睡(四十九)
属性:凡痘疮将出未出而猝然昏睡者,其痘必重,当察其脉证虚实,预为治之。若痘后喜睡,
此毒瓦斯已解,元气将复,故邪退而神安,乃否极泰来之象,不须服药妄治。如见寂然气虚,
但以调元汤、保元汤、六物煎之类,察其寒热,渐以调之,自然平复,不可妄行消耗,致伤
其神,反必害矣。
腰痛(五十)
属性:经曰∶腰者肾之府。又曰∶太阳所至为腰痛。盖足太阳之脉,夹脊络肾,而痘疮之毒,
多出于肾,循足太阳膀胱散行诸经,乃邪之由里传表也。如初见热而腰即痛,或日以渐甚者,
此邪由膀胱直入于肾,而毒有不能达也,急宜解毒,以泄少阴之邪,以通太阳之经,务令邪
气不得深入,则痘虽稠密,亦可愈也。若不速治,则邪必日陷而表里俱甚,营卫之脉不行,
脏腑之气皆绝,或为痒,成为黑陷,终莫能救矣。
一、凡痘毒自阴传阳,自里传外者为顺,自上传下,自外传里者为逆。若毒由太阳传入少
阴,则毒陷而不升,伏于骨髓之中,不能外达,所以腰痛。大凡疮疹之毒,归肾则死。故但见
腰痛,急宜治疗,若毒陷不起,即宜发散解毒,令其复出太阳而达乎阳道,斯无害也,宜人参
败毒散,或五积散主之。若肾气虚陷,不能传送外达者,必用理阴煎加细辛、官桂、杜仲、
独活之类主之。
一、治发热便见腰痛者,以热麻油按痛处揉之可止,仍急服前药之类。如小水不利者,宜
五苓散;如火毒内盛而小水不利者,宜四苓散加栀子、木通。
腹痛(五十一)
属性:治腹痛证当以可按拒按,及宜饱宜饥,辨其虚实,不得谓痛无补法,而悉行消伐也。又
当因脉因证,辨其寒热,不得妄用寒凉也。大都寒滞者十居八九,热郁者间或有之,若虚不知
补而寒因寒用,则害莫甚矣。
一、初见发热,痘疮未出,别无寒滞食滞而腹满腹痛者,此必起发不透,痘毒内攻而然,
宜解表疏里,以化毒汤加紫苏、浓朴之类主之,或五积散加木香亦可。若大便不远,腹胀而
作痛者,桂枝大黄汤酌宜用之。
一、寒气犯胃,或食生冷而呕恶吐泻,腹无服满而但有疼痛者,温胃饮、理中汤加肉桂、
木香,或小建中汤,随宜用之。若胃气虚寒作痛而喜按者,黄建中汤。
一、寒犯中焦,气滞作胀,而腹痛或泄泻者,和胃饮,或抑扶煎加丁香、木香,或陈氏十
一味木香散。
一、脾肾虚寒,下腹作痛,泻利不止者,胃关煎。
一、误饮冷水凉茶,寒湿留中,小水不利而腹痛者,五苓散或加木香,或用小建中汤。
一、饮食停滞,中满作痛者,大、小和中饮,或保和丸加木香、砂仁。若大便不通而痛
甚者,赤金豆或承气汤利之。
一、发热二、三日后,大便不通,燥粪留滞而腹痛者,当归丸,或用猪胆导法。
一、湿热下利,烦热大渴,小水热涩而腹痛者,大、小厘清饮,或黄芩汤加木香、青皮、
砂仁。
一、火毒内攻,谵妄狂乱而烦热腹痛者,退火丹,或朱砂益元散。
腹胀(五十二)
属性:痘疮腹胀之证,其要有二∶一以脾胃受伤,一以邪气陷伏。盖痘疮将发,毒由内生,
其证无不发热或见微渴,此其常也。当此之时,只宜温平和解,或兼托散,怃抑遏,无穷追,
无残及元气,惟贵轻扬善导,但令毒透肌表,则苗秀而实,无不善矣。设不知此,而见热即退热,
见毒即攻毒,则未有妄用寒凉而不伤胃气者,未有但知攻毒而不伤元气者。胃气伤则营运无力
而脾寒,所以作胀,元气伤则托送无力而毒陷,所以作胀。虽作胀之由,犹不止此,然惟此最
多,而人多不能察也。诸未尽者,俱详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