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4章 痘疹诠痘疮3

第104章 痘疹诠痘疮3

烦热不宁之使然也。有饮食不节,或偶停滞而啼哭者,

此胃气不和,腹痛腹胀之使然也。知此之由,而辨得其真,则内未出者表之托之,外未散者

解之化之,火之盛者清其热,神之虚者养其阴。若痘毒本微而无故啼哭者,多由饮食内伤,或二便

秘结,此或去其停滞,或通其壅闭,务令表里和畅,营卫通行,则神魂安泰,而痘无不善矣。

或谓啼哭非痰即热,而不究其本,则失之远矣。

大小便闭(六十二)

属性:凡痘疹小便欲其清而长,大便欲其润而实,则邪气不伏,正气不病。若小便利者,大便必实,

虽二三日不更衣者无碍也。若小便少则病必进,小便秘则病必甚,以火盛故也。但初热时,大

便不宜太实,若二三日不行,宜微润之,不然恐肠胃不通,则营卫不行,而疮出转密。惟起发

之后,大便却宜坚实,若太实而四五日不行,恐热甚难靥,亦宜微利之。

一、痘疹小水不利而热微者,宜导赤散;热甚而小水不利者,宜八正散。

一、痘疹发热时,大便秘结不行而内外俱热,有不得不通以疏其毒者,轻则柴胡饮子,甚则三

黄丸,再甚则承气汤。

一、自起发后以至收靥,凡大便不行而火不盛,或虚弱不可通利者,只宜用猪胆导法,

或以酱瓜一条如指许导之即出,切不可轻用利药。

一、大小便俱不通而内热甚者,八正散或通关散,酌宜用之。

一、热毒内盛而痘疮干黑倒陷,烦躁便结者,百祥丸或承气汤。然宜慎用,毋轻易也。

一、痘后余热不尽,内陷膀胱而小水不利者,导赤散或五苓散。大便不通者,四顺清凉饮。

陈氏曰∶凡痘疮四五日不大便,用嫩猪脂一块,以白水煮熟,切如豆粒与食之,令脏腑

滋润,亦使疮痂易落。切不可妄投宣泄之药,以致元气内虚,多伤儿也。

薛氏曰∶前证若因热毒内蕴,宜用射干鼠粘子汤解之。或发热作渴,或口舌生疮,咽喉作

痛,并宜用之。

目证(六十三)

属性:目虽肝之窍,而实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其赤脉属心,瞳子属肾,白珠属肺,

黑珠属肝,裹约属脾。又太阳为上网,阳明为下网,少阴循外,太阳出内,此其部分各

有所主,故可因证以察其本也。然痘疮之病目而为障为翳者,多由火炎于内而热以生风,风

热散于诸经,因多红赤肿痛之患。故治此者,亦当察其所属而因证以调之也。

一、戴眼证,凡痘疮灌脓之后,或大汗大泻之后,多有目睛上吊,或露白者,谓之戴眼。

此精气为脓血汗液所耗,乃太阳少阴真阴亏竭大虚之证。盖太阳为上网,血枯则筋急,所以上吊

也,速宜大补气血,以六物煎、六气煎,或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其有以此为风热而散之解

之者,是皆速其死也。若七日以前见此者多不治,或无魂失志,不省人事者亦不治。

一、痘疮目赤肿痛翳障等证,无不谓之风热,故古方亦多用清火散风等剂。夫痘疮之火由中

生,目为肝窍,肝主风木而病在目,故云风热,实以风生于火由内热也。所以凡治目赤目

痛者,不必治风,但治其火,火去则风自息矣。何也?盖内生之风与外感之风不同,外感

之风,升之散之则解散而去,内生之风而再加升散,则火愈炽而热愈高矣。常见治目多难救而

寒凉反以伤脾者,正以升降相杂,而用药有不精耳。经曰∶高者抑之,果

何谓乎。今如古方之治火眼,

凡用洗肝散,及洗肝明目散、芍药清肝散之类,总不如《良方》

龙胆泻肝汤,而《良方》泻肝汤又不如加味龙胆泻肝汤之为得宜也。

一、痘疮眼中流浪赤痛,或多眼眵,此肝火之盛也,宜清解之,以加味龙胆泻肝汤或抽

薪饮,加木贼、蝉蜕之类主之;若大便结闭不通者,亦可少加大黄。

一、痘疮入眼肿痛,或痘后生翳膜者,宜蒺藜散、蝉菊散,或通神散,外以秦皮散洗之。

一、痘疮目病,热少风多而昏暗涩痛,眵泪羞明翳障者,宜密蒙花散,亦以秦皮散洗之。

一、痘后眼闭泪出不敢见明者,此内火不清而阳光烁之,故畏明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