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4章 痘疹诠痘疮3

第104章 痘疹诠痘疮3

宜洗肝明目散。

一、痘后眼皮风毒赤烂,或痛或痒,燥涩羞明多眵泪者,秦皮散洗之。

一、痘疮靥后,精血俱耗,而眼涩羞明,光短倦开,或生翳障者,宜四物汤,甚者六

物煎加木贼、蝉蜕、白蒺藜。

一、痘斑入眼,在白珠上者不必治,久当自去,惟在黑珠上宜治之,当清肝火。

一、凡病目热者,最宜忌酒及椒、姜、牛、羊、鸡、鹅、鸭一应热物,并鸡鹅鸭蛋皆

不可用,以防连绵不愈之患。

一、痘疮热毒伤目,凡必用之药,如生地、芍药、麦门冬、山栀、玄参、草决明、连翘、

黄芩、黄运,肝热者龙胆草,阳明实热者石膏、石斛,肾火盛者黄柏、知母,三阴俱热者地骨皮,

火浮不降者木通、泽泻,翳障不去者木贼草、蝉蜕、白蒺藜,气虚者人参、黄,血虚者当归、

熟地。但火炎于上者不宜升,阴虚于下者不宜泄,是皆治眼之**。

一、痘疮护眼法,宜钱氏黄柏膏为佳,从耳前眼皮上下颧面间,日涂三四次,可以护

眼稀痘。

一、用点药者,凡目中生痘,或食发物,或热毒太盛,上蒸目窍,以致热毒或生翳障,

切不可妄用一切点药。盖其非毒即冷,必致寒热相激,反以为害。惟余之金露散乃为相宜,

可间用之以解热毒之急。

徐氏曰∶痘之毒瓦斯自里达表,故有目病,治宜活血解毒而已。活血不至热,解毒不至寒,

但得血活毒散,则目疾自愈。

痘痈痘毒(六十四)

属性:(又痘母,见前怪痘形证)

痘发痈毒者,亦名痘母。经曰∶痘前发母者凶,痘后发母者半吉半凶,大都毒发不透,

必发痈疽,故蕴结于经络之间。然其壅结也犹无足虑,而惟其不能消散,及治之不得其法,

则乃为可虑。然散之之法,当知要领,其在虚实之辨而已。如痘痈之有大毒者,不得不为解

毒,有大热者,不得不为清火,俟火毒略清,盒饭调理脾气。其有外虽见热而内本不足者,

则当专用托法,务令元气完固,饮食不减,则毒无不化,何害之有?若不察根本强弱,而但

知攻毒清火,则无不伤脾,多致饮食日减,营气日削,脓血不化,毒日以陷,而痘变百出矣。

所以痘疮始末,皆当以脾气为主,苟不知此,则未有中气虚败而痘能保全者。

一、痘痈初起,壅盛疼痛,元气无损,饮食如常者,宜先用连翘归尾煎,或仙方活命饮

以解其毒,俟毒瓦斯稍平,即当用四君、归、之类,以补托元气。

一、凡用托里之剂,如痈毒内无大热,亦无便闭烦渴等证,或素非强盛之质,或以阴

毒深陷,形不突,不**,不化脓,痛有不甚者,此其毒皆在内,俱速宜用托里之药,以六

气煎加金银花、甘草节、防风、荆芥、白芷、穿山甲、牛蒡子之类,如阳气不足者,仍可加

肉桂、附子,用酒水各半煎服,或全用酒煎亦可,或托里消毒散俱可酌用。

一、凡内热晡热而饮食少思者,多属脾胃不足,血气虚弱,宜六气煎或温胃饮,加金银

花、白芷。若痈毒色白而作痒者,气虚也,治同上。若根赤而作痒者,血虚血热也,宜四

物汤加丹皮、白芷。若肿而不溃者,血气虚也,托里消毒散或加肉桂。若溃而不收者,脾

气虚也,宜六气煎或六物煎加肉桂。

一、凡饮食如常而内外俱热,痈毒肿痛,或烦渴,或大小便俱热涩者,宜大连翘饮,或

仙方活命饮,可间

用之。若饮食如常,内热作痛,或兼口舌生疮者,宜间用射干鼠粘子汤。

一、痘毒发痈,有结硬实热难解者,宜排毒散。

一、痘后发痈疖者,乃痘中未尽之毒,留于经铬肢节而为痈肿也,或解毒,或清火,各有

所宜。凡欲表里兼解者,宜柴胡麦门冬散;欲润肠解毒者,宜消毒散及四顺清凉饮;欲凉血解

毒者,宜犀鱼地黄汤;欲清火利便解毒者,宜大连翘饮。

疳蚀疮(六十五)

属性:陈氏曰∶凡痘疮已靥未愈之间,五脏未实,肌肉尚虚,血气未复,被风邪所搏,则**涩

滞,遂成疳蚀,宜用雄黄散、绵茧散等药治之。久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