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5章 外科钤1

第105章 外科钤1

以言语形容者。(新按)

肿疡不足(二十六)

属性:汪太夫人,年逾八十,脑疽已溃,发背继生,头如粟米,脉大无力。此膀胱经湿热所致

,然脉大无力,乃血气衰也。遂以托里消毒散数服,稍可。更加参之剂。虽疮起而作渴,

此气血虚甚,以人参、黄各一两,当归、熟地各五钱,麦冬、五味各一钱,数服渴止而愈。此不有脏腑能言,气血能告,岂能省悟。病者至死,皆归于命,深可哀也。又有患者,气

质素实,或有痰不服补剂,然不知脓血内溃,气血并虚,岂不宜补。余常治疮,阴用参大

补之剂,阳书败毒之名,与服之,俱不中满,疮亦随效。虚甚者,尚加姜桂,甚至附子,未

尝有不效也。(薛按)

溃疡(二十七)

属性:立斋曰∶脓熟不溃者,阳气虚也,宜补之。瘀血不腐者,宜大补阳气,更以桑木灸之。

脓清不敛者,气血俱虚,宜大补。脓后食少无睡,或发热者,虚也,宜补之。倦怠懒言,

食少不睡者,虚也,宜补之。寒气袭于疮口,不能收敛或陷下不敛者,温补之。脉大无力,或涩

微者,气血俱虚也,峻补之。出血或脓多,烦躁不眠者,乃亡阳也,急补之。

凡脓溃而清,或疮口不合,或聚肿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脱者,皆气血俱虚也,非补

不可。

凡脓血去多,疮口虽合,尤当补益。务使气血平复,否则更患他证,必难治疗也。

又曰∶大抵脓血大泄,当大补血气为先,虽有他证,以未治之。凡痈疽大溃,发热恶寒

,皆属气血虚甚。若左手脉不足者,补血药当多于补气药;右手脉不足者,补气药当多于补

血药,切不可发表。

大凡痈疽,全藉血气为主,若患而不起,或溃而不腐,或不收敛,及脓少或清,皆血气

之虚也,俱宜大补之,最忌攻伐之剂。亦有脓反多者,乃气血虚而不能禁止也。常见血气充实

之人患疮者,必肿高色赤,易腐溃而脓且稠,又易于收敛。怯弱之人,多不起发,不腐溃,

及难于收敛。若不审察而妄投攻剂,虚虚之祸不免矣。及患后,更当调养。若瘰流注之属

,尤当补益也。否则更患他证,必难措治。慎之。

又曰∶溃疡若属气血俱虚,固所当补,若患肿疡而气血虚弱者,尤宜预补。否则虽溃而不

敛矣。又凡大病之后,气血未复,多致再发,若不调补,必变为他证而危,或误以疮毒复发

,反行攻伐,则速其不起,深可为戒也。

又曰∶若疮疡肿痛甚,烦躁脉大,则辛热之剂,不但肿疡不可用,即溃疡亦不可用也。

《太平圣惠方》云∶凡痈疽脓溃之后,脉**迟缓者,邪气去而真气将复也,为易愈。

若脉来沉细而直者,里虚而欲变证也。若脓血既去,则当脉静身凉,肿消痛息,如伤寒表

证之得汗也。若反发热作渴,脉洪数者,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死无疑矣。

溃疡有余(二十八)

属性:溃疡有余之证,其辨有四∶盖一以元气本强,火邪本盛,虽脓溃之后,而内热犹未尽

除,或大便坚实而能食,脉滑者。此其形气病气俱有余,仍宜清利,不宜温补。火退自愈,

亦善证也。一以真阴内亏,水不制火,脓既泄而热反甚,脉反躁者。欲清之则正气以虚,欲

补之则邪气愈甚,此正不胜邪,穷败之证,不可治也。一以毒深而溃浅者,其肌腠之脓已溃

,而根盘之毒未动,此乃假头,非真溃也,不得遽认为溃疡而概施托补,若误用之,则反增

其害,当详辨也。又有一种元气已虚极,似宜补,然其禀质滞浊,肌肉坚浓,色黑而气道多

壅者。略施培补,反加滞闷。若此辈者,真虚既不可补,假实又不可攻,最难调理,极易招

怨,是亦不治之证也。总之,溃疡有余者,十之一二,故溃疡宜清者少。肿疡不足者,十常

四五,故肿疡宜补者多,此亦以痈疽之危险,有关生死者为言,故贵防其未然也。至若经络

浮浅之毒,不过肿则必溃,溃则必收,又何必卷卷以补泻为辨也,观者审之。

一男子年逾三十,腹患痈肿,脉数喜冷。齐氏云∶疮疡肿起坚硬,疮疽之实也。河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