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6章 外科钤2

第106章 外科钤2

色伤阴者,宜

八味丸、六味丸,或右归饮,兼大防风汤主之。若忧思郁怒结气者,宜疮科流气饮,或五香

连翘汤。兼大防风汤主之。若风寒外袭者,宜五积散,兼大防风汤主之。大抵此证初起,即宜

用大营煎,温补气血,或兼仙方活命饮,通行毒瓦斯。有火者,宜速用连翘归尾煎,以解散其

毒。仍宜速用隔蒜灸,或豆豉饼寻头灸之。以速散其毒,最为捷法。其有湿热痰饮等证,当

并求后法以治之,庶免大害也。若环跳久痛不已,或见臀股微肿,度其已成,势不能散,只

宜速用托补,专固根本,使其速起速溃,则根本既实,虽凶亦无大害,必且易溃易敛而易愈

也。若脉见滑数,按之软,熟脓已成也。速宜针之,无使久留,以防深蚀之患。其有不明利

害,苟图目前,或用克伐消散,再伤元气。或用寒凉敷药,以遏其毒瓦斯,必致日延日甚,而

元气日败,则一溃不可收拾矣。考诸方书,俱未详及此证,故悉其所因,并附治按于后。

立斋曰∶附骨疽,有因露卧,风寒深袭于骨者。有因形气损伤,不能起发者。有因克

伐之剂,亏损元气,不能发出者。有因外敷寒药,血气凝结于内者。凡此皆宜灸熨患处,解

散毒瓦斯,补接元气,温补脾胃为主。若饮食如常,先用仙方活命饮,解毒散郁,随用六君子

汤,补托营气。若体倦食少,但用前汤,培养诸脏,使邪不得伤正。若脓已成,即针之

,使毒瓦斯不得内侵,带生用针亦无妨。如用火针,亦不痛,且使易敛。其隔蒜灸,能解毒行

气,葱熨法能助阳气,行壅滞。此虽不见于方书,予常用之大效,其功不能尽述,惟气血虚

脱者,不应。又曰∶大抵此证,虽云肿有浅深,感有轻重,其所受皆因真气虚弱,邪气得以深袭。若真气

壮实,邪气焉能为患也。故附骨痈疽,及鹤膝风证,惟肾虚者多患之。前人用附子者,以温补

肾气,而又能行药势,散寒邪也。亦有体虚之人,秋夏露卧,为冷气所袭,寒邪伏结,多成

此证,不能转动,乍寒乍热而无汗,按之痛应骨者是也。若经久不消,极阴生阳,寒化为热

而溃也。若被贼风所伤,患处不甚热,而洒淅恶寒,不时汗出,熨之痛止,少者须大防风

汤,及**膏治之,若失治则为弯曲、偏枯。有坚硬如石者,谓之石疽。若热缓,积日不溃

,肉色赤紫,皮肉俱烂,名缓疽。其始末皆宜服前汤,欲其驱散寒邪,以补虚托里也。

又曰∶此证亦有产后恶血未尽,脐腹刺痛,或流于四肢,或注于股内,疼痛如锥,或两

股肿痛。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壅遏,血蓄经络而然,宜没药丸治之。亦有经血

不行,流注四肢;或股内疼痛如锥,或因水湿所触,经水不行而肿痛者,宜当归丸治之。

凡恶血停滞,为患匪轻,治之稍缓,则流注为骨疽,多致不救。

一妇人膝肿痛,遇寒痛益甚,月余不愈,诸药不应,脉弦紧,此寒邪深伏于内也,用大

防风汤,及**膏治之而消。

一男子,**近环跳穴,患痛彻骨,外皮如故,脉数而滞滑,此附骨疽,脓将成也。用

托里药六剂,肿起作痛,脉滑数,其脓已成。针之出碗许,更加补剂,月余而瘳。

一男子患附骨疽,肿硬发热,骨痛筋挛,脉数而沉,用当归拈痛汤而愈。

一男子腿内患痈,漫肿作痛,四肢厥逆,咽喉闭塞,发寒热,诸治不效,乃邪郁经络而

然也。用五香连翘汤一剂,诸证少退。又服之,大便行二次,诸证悉退而愈。

一男子,先腿痛,后四肢皆痛,游走不定,至夜益甚,服除湿败毒之剂不应,其脉滑而

涩,此湿痰浊血为患。以二陈汤加苍术、羌活、桃仁、红花、牛膝、草乌,治之而愈。凡湿

痰湿热,或死血流注关节,非辛温之剂,开发腠理,流通隧道,使气行血和,焉能得愈。

王时亨室,产后腰间肿痛,两腿尤甚,此由瘀血滞于经络而然也。不早治,必作骨疽。

遂与桃仁汤二剂稍愈,更以没药丸数服而痊。(薛按)

一魏生者,年三十余,素多劳碌。忽患环跳酸痛,数月后,大股渐肿。延予视之曰∶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