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7章 本草正1

第107章 本草正1

,则非所宜。观陶氏《别录》谓其

补不足,治五劳体虚,其亦言之过也。

甘菊花(五十)(白菊花根善利水,捣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闭)味甘色黄者,能养血散风,去头目风

热,眩晕疼痛,目中翳膜,及遍身游风风疹。作枕明目,叶亦可用。

味苦者性凉,能解血中郁热,清头目,去风热眼目肿痛流浪。根叶辛香,能消痈毒,止疼痛。

野菊花(五一)一名苦薏。根叶茎花皆可同用。味苦辛。大能散火散气,消痈毒疔肿瘰,眼目

热痛,亦破妇人瘀血。孙氏治痈毒方,用野菊连根叶捣烂酒煎,热服取汗,以渣敷之;或同苍耳捣

汁,以热酒冲服。冬月用干者煎服,或为末酒服亦可。

(五二)味苦,气微寒,有小毒。此物气味颇峻,善逐风湿诸毒。用蜜酒层层和洒,九蒸九

曝,蜜丸,空心酒吞,多寡随宜。善治中风口眼歪邪,除湿痹腰脚痿痛麻木。生者酒煎,逐破伤风

危急如神。散撒麻疔恶毒,恶疮浮肿,虎伤狗咬,蜘蛛虫毒,或捣烂封之,或煎汤,或散敷并良。

其扫荡功力若此,似于元气虚者非利。

益母草(五三)子名茺蔚味微苦微辛,微寒,性滑而利。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能

去死胎,滑生胎,活血凉血行血,故能治产难胎衣不下,子死腹中,及经脉不调,崩中漏下,尿血

泻血瘀血等证。然惟血热血滞,及胎产艰涩者宜之,若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

不得以其益母之名,谓妇人所必用也。盖用其滑利之性则可,求其补益之功则未也。《本草》言其

久服益精轻身,诚不足信。此外如退浮肿,下水气,及打扑瘀血,通大小便之类,皆以其能利也。

若治疔肿乳痈,丹毒恶毒,则可捣汁饮之,其渣亦可敷贴。

子名茺蔚,功用略同,但子味微甘,稍温,故能凉血补血,亦益阴气明目。

瞿麦(五四)味苦,微寒,降也,性滑利。能通小便,降阴火,除五淋,利血脉。兼凉药亦消眼

目肿痛,兼血药则能通经破血下胎。凡下焦湿热疼痛诸病,皆可用之。

茵陈(五五)味苦微辛,气微寒,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

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专治黄胆,宜佐栀子。黄而湿者多肿,再加渗利;黄而燥

者干涩,再加凉润。只有阴黄一证,因以中寒不运,此非所宜。又解伤寒瘴疟火热,散热痰风热疼

痛。湿热为痢,尤其所宜。

青蒿(五六)味苦微辛,性寒,阴中有阳,降中有散。主肝肾三焦血分之病,疗阴火伏留骨节,

故善治骨蒸劳热,尸疰鬼气,降火滋阴,润颜色,长毛发,治疟疾寒热,杀虫毒,及恶疮湿疥。生

捣可敷金疮,止血止痛。款冬花(五七)味微甘微辛而温,其气浮,阳也,入手太阴经。能温肺气,故

疗咳嗽,及肺痈肺痿咳唾脓血。寇宗曰∶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燃款冬花三两于无风处,以笔管

吸其烟,满口则咽之,数日果效。

麻黄(五八)味微苦**,气温而辛,升也,阳也。此以轻杨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

经铬,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一应瘟疫疟疾,瘴气山岚,凡足三阳表实之证,必宜用之。苦寒

邪深入少阴、厥阴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但用此之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

或兼气药以助力,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血药以助液,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助阳,可逐阴凝之

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可解炎热之瘟邪。此实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故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

古之独得者也。今见后人多有畏之为毒药而不敢用,又有谓夏月不宜用麻黄者,皆不逢可哂也。虽

在李氏有云∶若过发则汗多亡阳,若自汗表虚之人用之则脱人元气,是皆过用及误用而然。若阴邪

深入,则无论冬夏,皆所最宜,又何过之有?此外如手太阴之风寒咳嗽,手少阴之风热斑疹,足少

阴之风水肿胀,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凡宜用散者,惟斯为最。然柴胡、麻黄俱为散邪要药,但阳邪

宜柴胡,阴邪宜麻黄,不可不察也。制用之法,须折去粗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